这个举子如何能这般迅速就写完了?
主司按耐住自己想要去看宋煊试卷的心思,不去多想。
省试都是统一进场出场的时间,全部落锁。
宋煊想要早交卷都没得机会。
于是在等到墨迹干涸后,宋煊直接把试卷整理好,只带时间一到就能把试卷投入箱子里。
随即宋煊直接趴在桌子上开睡,打发时间。
像宋煊这般特立独行的举子,当真是少数人。
旁人自是面露不解,这题目太难,他直接放弃了?
还是随便写一通,自暴自弃了?
当然没有人相信宋煊面对诗赋这种难题后,会马上写完的。
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他们内心所想的事。
张源也瞧见了宋煊的操作,轻笑一声,他明白眼前之人是以诗赋名动三京的宋十二。
旁人在这场考试当中急的抓耳挠腮的,可是宋煊如何能被难住?
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天赋。
张源叹了口气,随即又埋头开始苦想,该怎么歌功颂德,却又不明显。
文人的风骨,还是要有的!
作为出题人的孙奭与冯元二人,静坐在屋内。
一壶茶气慢慢升起。
虽然日子有些烦闷,但总归就要到头了,只要过了今夜,明天的策论题目一公布,他们便自由了。
“宗古,这次你出的题目也忒难了些吧。”冯元给他倒了杯热茶。
孙奭只是点头致意,笑呵呵的道:
“难点好啊,这样到了殿试的时候,官家才不会过于纠结。”
冯元不可置否。
旁人不清楚这些题的难度,冯元相信作为宰相的王曾等人是理解的。
至于刘太后懂不懂的,不重要。
没有人会告诉她真正的含义。
读书人,许多时候面对外力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的团结在一起。
眼瞅着天子逐渐长大,再加上宠臣当道。
众多臣子自是希望能够拨乱反正,让朝廷恢复到原本的轨道上来。
更是要以刻苦考试挑选出志同道合的后辈来。
孙奭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没言语。
身为皇帝的赵祯也不知道今日的题目考什么。
还是考试开始后,皇城司的人前来抄录,随即让人给送回皇宫去。
赵祯拿到纸条后,展开仔细瞧了瞧。
他又回想起孙夫子给自己讲课的时候,自己一旦走神,孙夫子就不再讲解,直到自己回过神来。
最终赵祯没有说些什么,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
朕确实是长大了!
肩膀上也可以担起更多的担子来,可惜母后她一丁点都不愿意放权。
作为孙奭最为用心教授的学生,赵祯拿到今日诗赋的题目,便明白他的深意。
只是夺权?
赵祯的心中又没有狠辣到那个份上,只能选择一步一步的试探。
他最终把纸团揉了揉,让自己的心腹宦官把纸条烧了。
赵祯又想到宋煊,不知道十二哥的选择会是什么?
待到交卷时间,宋煊是第一个投箱子的,顺便站在门口等待兵丁打开贡院的大门。
此时贡院外面也是有不少看热闹的闲汉,来询问宋煊考的如何,题目叫什么之类的。
许多人都是靠着贩卖消息来赚取银钱。
宋煊只是说挺难的,至于题目没记清楚,问后面的人。
他快速的通过围观的人群,过去找王珪的驴车。
省试为了防止学子之间相互作弊,许多同府之人的举子,即使不认识,也会分别放置在别的考场里。
就是为了以防万一,相互配合。
“十二哥,考完了。”
王珪见宋煊第一个出来,自是满心欢喜。
他知道,诗赋这场考试,根本就难不成宋煊。
“嗯。”
宋煊伸了个懒腰笑道:“明日再坚持坚持,就算完事。”
这其实与参加高考并没有什么区别,考着考着时间就过去了。
王珪瞧着宋煊在那里蹦蹦跳跳的松筋骨,一整天都要坐在那里,也是够憋屈的。
“睡了挺长时间,脑瓜子都有些发蒙,我怀疑今夜该精神了。”
“哈哈哈,不愧是你。”
王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