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此事就此揭过,否则在太后那里也不好交代。
毕竟这件事你们也不占理,还落了下乘。
若是一再与宋煊纠缠,怕是会越陷越深。
尤其是此事在刘太后那里,至少张耆是把宋煊的话给带过去了。
吕夷简告诉他们哥俩,安心做事即可。
些许小事算不得什么,毕竟当上宰相这件事更加重要。
“既然他想要考状元,那咱们就给他使使劲!”
陈尧咨发了狠道:
“要么就让他用破洞砚台,待到考试时不知不觉污染卷子。”
“要么就誊抄的时候,给他改卷子。”
“就是要收买的人挺多的。”
殿试差官人数和分工情况:详定官三人、编排官二人、初考官三人、添差初考官三人、覆考官三人、添差覆考官三人、初考检点试卷官一人、覆考检点试卷官一人、对读官五人、封弥官二人、巡铺官二人。
监督犹如叠架子床一般,谁都得被监督。
殿试官员的慎重选择和细密的职任分工,有利于提高取士质量,防止营私舞弊。
陈尧佐猛的抬头:
“你觉得殿试的时候,作为会元的试卷,不会被官家亲自看吗?”
谁都知道这是官家第一次主持殿试。
谁若是在这个时候上眼药,一旦追究起来,怕是后果难以接受。
“况且这些官员是随便选的吗?”
陈尧佐觉得弟弟太冲动了:
“无论是省试,还是殿试,对考选官的选择都很严格,都有三个条件。
“一是有才学,殿试举人,差初考、覆考、详定官,并委中书选择有文学官充。”
“二是要廉洁奉法,忠诚可靠。”
“三是知举官员避亲。”
“二哥,我作为翰林学士,应该能进入择官范围。”
陈尧咨压低声音:“可以一试的。”
“不行,风险太大了。”
“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能怎么着?”
陈尧咨气的站起身来:
“他宋煊一个个小小的会元,胆敢侮辱我陈家家风,这口气我绝对咽不下去!”
“先给他分一个半破不破的砚台,最好写一半就漏了,只要污染了试卷,他写出花来也没有用。+w^o\s*y!w..′c-o¢m+”
“你确认那只砚台能准确无误的放在宋煊的桌子上吗?”
陈尧咨站起身来,开始仔细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排座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科场是竞争的场所,以伦理道德自命的举子们也常不顾廉耻。
考场上,奸伪之迹,朋结相连。
或乞于他人,或传以相授,纷然杂乱,无以辨明。
太宗雍熙二年(985),始命礼部考场排座。
但至真宗初年,殿试尚未固定座位。
举子有入场前商定坐在一起者,亦有考场上临时换更座位者,互相抄袭,试卷难以反映出每人的真实水平。
因此,大中祥符元年(1008)四月殿试,初于殿廊设帐,列座席标其姓命。又揭榜表其次序,令视讫就座”。
入场后禁止更易,违者即置以法。
“操纵宋煊座位这件事,倒不是不行。”
“那我就赶快去找人做了这件事。”
陈尧咨哼笑一声:“保准让宋十二那小贼哑巴吃黄莲,叫他有苦说不出。”
“等等。”
陈尧佐又开口道:“你说我若是拿殿试题目来钓那宋煊,你觉得有戏吗?”
“嗯?”陈尧咨面露疑惑:“二哥是什么意思?”
“命题。”
“我不明白。”
陈尧佐进一步解释道:
“殿试的考题要么差臣僚商定,要么官家亲撰,但总的要求有二:一是不得与诸州解试和省试考题重复。”
“如真宗时,命题之前“悉取三京天下州郡发解题目及诸科义题一一阅视,虑于重出也”。”
“二是严防试题泄露。”
陈尧佐重音落在泄漏二字上:“我陈家一门三状元,与韩琦说那话自然是有独家窍门的,可是宋煊他不知道。”
“我的意思在明日请他前来,赔礼道歉,就当此事是个误会给解开。”
“然后把考题给他。”
“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