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给出回复。
按照宋煊的推测,如今有大批人愿意花高价来书院就读。
但是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对于书院今后的发展是有些冲击的。
教授的学生多了,夫子更加劳累。
那相应的报酬也就会变多起来。^1^5~1/t/x/t`.~c?o^m+
这都是需要钱的。
“此事我还需要好好思索一二,再与王洙商议。”
因为应天书院创办之初,那也不是免费教学。
都是有门槛的!
张师德也是打算把宋煊提的这个“生财之道”,写信告知范仲淹,最终还是让他来拍板。
毕竟自己真的老了,精力不济。
王洙还很年轻,不能扛起书院的大旗。
范仲淹虽然不在这里了,但是他也不会瞧着自己亲手改革的书院落入下乘。
春日的应天书院,千年古柏下,学子们争相抬头望向高台。
“台上坐在中间的便是宋十二吗?”
“当真是年轻啊!”
“他们三个全都是弱冠之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啧啧啧,真是让人羡慕。”
宋煊在书院读书,倒是喜好交朋友,大多数人都知道他。
而且许多老生都没有考中进士。
他都连中三元,年纪轻轻当了状元,谁能够不羡慕。
而且外围更多的是前来游学的学子。
范仲淹演讲为了让台下的学子们都听清楚,特意安装了用来守城的大缸。
设翁助声。
据传是墨子发明的防止挖地道的守城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一些戏台子也会用这种法子来让声音扩散。
王洙上前介绍了宋煊等“优秀同窗”,在天圣五年的科举考试当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他们全都是三年前考入书院就读的。
此言一出,更是让许多游学的学子感到不可思议。
毕竟在书院学习三年就能考中进士,而且还是一甲,这含金量杠杠的。
新任应天府知府李迪以及宋城知县宋祁联袂而来。
毕竟前三名要讲话激励学子,他们这些父母官也要来感受一二。
将来出了政绩,可都算是他们的了!
“当真是热闹非常啊!”
宋祁打量着黑压压的人头。
他估摸宋浩没有回书院,毕竟殿试被刷下来,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了。
尤其是当弟弟的连中三元,他肩上背负的压力更大。
当时宋祁也是有这个压力,他懂。
“张夫子写的信我看了。”
李迪悠悠的叹了口气:“所言不虚,光是靠着应天府的赋税,怕是不太够用。”
毕竟天下学子都来此学习,对于应天府的赋税是极大的挑战,必须得向朝廷申请。
李迪想要做出政绩来,那需要比晏殊花费几倍的银钱。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晏殊他刚起步就做出成绩来了,李迪是要延续应天书院的辉煌,如何能不加大力度?
王洙紧接着就开始介绍探花张方平,随即开口让张方平上来。
张方平深呼一口气,跟在宋煊身边久了,倒是也不怯场。
他先是对着众人拱手,这才接过木质喇叭:
“诸位同窗,我叫张方平,其实我对自己中了探花这件事非常高兴。”
“因为十二哥他在考试之前就扬言要中探花,可惜他惜败了,中了状元!”
张方平的话音刚落,便是让下面的学子一番大笑。
什么叫惜败中了状元?
这几个词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为何你们不争夺状元,反倒是要争夺探花?”
众人都不解,倒是有胆子大的学子发问。
张方平就是等着呢,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十二哥曾言考中状元简单,但是考中探花难。”
“为何?”
张方平侃侃而谈:
“因为考中探花可不简单,探花郎是榜单当中第四名往后进士当中学问最好的人,我赢了一次。”
“状元与榜眼主要看他们成绩好不好,面容的评判不是十分关键。”
“但是我这个探花可是前三名当中,面容最为英俊的!”
“可见我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