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一日敲三冤鼓
“有啊,治安问题突出,欠税问题严重,兴许还有人内外勾结侵吞公款。>!ˉ如t文¥#网]a °!?追¢最<新′>·章~|节??°”
宋煊随便一说,就让范仲淹陷入了沉思当中。
这是宋煊今日特意了解的。
总之开封县的治安问题,很是严峻。
更不用说许多权贵都住在开封县。
范仲淹在外为官,倒是没有一下子就遇到如此多的难题。
范仲淹顶多是断案,赋税这方面他也还是收不齐,但总归是有个海水淹没的理由。
在他修筑堤坝之后,已经成了富足知县,根本就不欠朝廷的赋税了。
要不然百姓如何能够在当地给范仲淹立生祠,又取名范公堤呢!
如今宋煊一上来就要搞定超过五十万人口的赤县。
上面还有开封府尹在背后监视着他,时刻准备亮出獠牙。
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京师权贵,在背后故意刁难。
大家恨不得把朝廷的钱往自家地窖里拉,如何能从地窖把钱往外送呢?
“那你可是有什么想法?”
范仲淹想着要给宋煊说一说,提供一些帮助。
他知道宋煊向来是有想法的。
但是这里是京师,盯着他的人很多,怕宋煊做出格的事。
“我打算先把县衙里的人给笼络起来,顺便找机会再招收些人手,我没资格调配厢军禁军。”
“否则偌大的开封县聚集着这么多人口,三百来人杀进去就跟石沉大海一样。”
范仲淹颔首:
“这些吏员油滑的很,我们是担任两三年就走,他们大部分人都能干一辈子。”
吏员的上升渠道几乎被限制死了。
想要去六部当个吏员,那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呢。
更何况大宋的官员本就是冗余的,哪有额外的官职给这些人数更多的吏员准备啊?
自从科举大力发展后,做官就只剩下了“华山一条路”!
“所以他们不贪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范仲淹摸着胡须感慨一句:
“他们除了会被拉下水之外,更多的是那个环境,有人不贪也会受到排挤。”
“你打算怎么拉拢他们?”
“初步的想法便是县衙挣钱,然后给予他们奖励,以利驱之。”
宋煊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要在他的主导下,形成新的利益团体。
他知道范仲淹是听不得这种话的。
张方平点点头。
他虽然在皇帝身边当秘书,但是将来也是要被外放到地方上为官的。
这些经验,他都用得着。
“据我所知开封县的公使钱不会太多,你拿出自己的俸禄去贴补他们,那也不是一件长久之事。”
范仲淹这个当知县的,自是要赏赐下面的吏员,让他们帮自己做事。
这种事他并不排斥,而是官场的一些规则。
要不然凭借着吏员那微薄的俸禄,是很难养活一家老小的。
你这个当上官的不肯出钱,那就是在推动他们去做贪赃枉法的事。
大宋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但是仅限于高级官员。
年薪至少在两百万起。
低级的官员俸禄并不高。
像宋煊这种有两个寄禄官在身,一个正经的差事官职,三个加在一起的俸禄。
光是他这个最低品级的知县俸禄,在东京城吃好喝好的“五口人”勉强够用。
知县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万五的月薪,房租用不着宋煊出,做新衣服的布料、烧火的木柴,食盐等等朝廷都给配发。
这个工资,宋煊夫妻两个天天下馆子都够用,更不用说他还有两份可以领取更高工资的虚职。
中央官府的吏员,是有工资的。
至于最底层的吏员,那是没有工资的。
这是因为大宋把吏员作为百姓为国家服役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
还是大宋没有更多的预算去发这部分人的工资。
可想而知,大宋吏员的腐败是非常普遍的。
他们养活自己的办法就是蚕食百姓。
只不过因为上层官员高薪养廉体系,北宋的腐败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下传上”的现象。
甚至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