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看到林老太太和她的干闺女林姨时,他的脸上才会阴云转晴,阳光灿烂。除了院长在,其它人是看不到他的笑脸的。林老太太单身很多年了和姑爷爷的年龄差不多,现在五十多岁了,也比生产队这边四十岁左右的家庭妇女年轻,原先是县文工团的,不知道啥原因来了这穷乡僻壤,遇人先笑才会说话,让人感受到像春风吹过一样,姑爷爷第一次看到林老太太,就被这股春风吹到了,他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每次林老太太打菜时,她的菜碗里总是干的多,埋在青菜下面的肉多。有一年春天,地里小苗刚出来,林姨领着她的三个孩子又来敬老院串门,张大牙最先数着林姨呆六天时,就叨叨咕咕的,“这院里赶上收难民的了,天天来蹭吃蹭喝,就是免费,也得要点脸。”他叨咕的话被姑爷爷听到后,借机和张大牙吵了一架,早饭后,林姨要走,于院长骑自行车进院,正听到吵架声,问清了情况,四十岁的于院长像小伙子一样,急匆匆的向林老太太屋走去。
半个多小时后,满面春风的于院长走出来,身后同样满面春风的林老太太和林姨说着院长慢走,院长慢走,三个小孩子却不管发生啥事,狼吞虎咽的吃着。
以前张大牙的菜碗里,总是漂着几片像几个孤单小鱼游动的菜叶。于院长出来后,把张大牙一顿训哧“谁家没有个三亲俩厚,来了就是且(客),扑奔我们来了,我们就应该热情招待,不能给人家甩脸子,你这样影响不好,今后注意点,又没吃你家饭菜。我是说过,探视不能超过七天,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何况人家还没呆上七天。”于院长气愤的转过身扔下一句“你没有亲戚,不代表别人也和你一样。”
于院长到院里长长的呼了口气,摸了摸大背头,又走进屋管姑爷爷要了一只菜筐,说是看看山坡上山野菜还有没有,姑爷爷要和院长一起去,他知道哪里山野菜多。院长笑着拒绝了姑爷爷的好意,独自向敬老院东面的山林走去。
喜欢厚土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