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倒是买了两样,“唐兄弟,帮我看看,我买的东西怎么样?”
陈葱和佘华见唐青直播,也没有说什么。
唐青拿起瓷碗认真看了一圈,系统没有任何反应。
他又拿起像笔筒一样的东西,外面都有点烂,系统立马就浮现出了文字。
【明朝中期黄花梨笔筒。】
“陈哥,你两样买成多少钱?”
陈聪笑道:“兄弟,今天花的都是小钱。
瓷碗500块,这个笔筒600块。”
唐青笑了,陈聪这是捡漏了。
虽然唐青不懂价格,明朝中期的黄花梨笔筒,再怎么也值上千吧!
“陈哥,恭喜你,你捡漏了。
这个笔筒,据我观察应该是明朝中期的黄花梨笔筒。
当然,只是我个人认为,你可以让佘老给你瞧瞧。”
唐青没有把话说死,免得他人起疑心。
“真的,哎呀,终于被我捡漏一次。
走,我们去找佘老。”陈聪显得很高兴,拉着唐青就要走。
【主播,你们真的捡漏了,不会是三人演戏?】
“唐青,你也帮我看一下。”旁边的佘华急忙说道。
唐青拿起佘华手中黑乎乎的东西,系统没有任何反应。
唐青却想知道这么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唐青是越看越古怪,居然是农村的木炭,外面涂了一层薄油漆。
只要仔细认真看,就能认出是木炭。
他以前就听说过,有人拿木炭骗城里人,还真让他给碰到。
佘华应该一直是在城里长大,没见过木炭。
“佘华,你这个东西买成多少钱?”
“6600。”
唐青心想真是城里有钱的傻儿子,人傻钱多,6600块钱买一小坨木炭。
成本价一毛都不到。
“佘兄弟,这个东西你千万别给你爷爷看?”
佘华还一脸疑惑,“为什么?”
佘华明显是书读多了,有点书呆子气。
唐青把木炭递给陈聪,“陈哥,你看这是什么东西?”
【直播,这黑乎乎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也没看出来。】
陈聪拿着木炭翻了又翻,唐青相当无语,难道有钱人都没有见过木炭吗?
“唐青,有点像木炭,我以前去农村一哥们家见过,但是我也不敢确定。”
“就是木炭,而且还是几天前烧的,上面简单涂了一层黑漆。
专门用来骗城里人的。”
唐青还对着直播间的粉丝说道:“兄弟,你也城里人吧?木炭都不认识?”
【长见识了,木炭还卖6600块,是我也会被骗。】
经过木炭鉴宝,他的直播间里现在有十人。
旁边佘华的脸唰的涨的通红。
“玛德,这些地摊老板也太缺德,拿木炭来糊弄人。”陈聪骂道。
唐青拍了拍佘华的肩膀,“佘兄弟没事,捡漏肯定也有亏的时候,你看陈哥都已习以为常。”
佘华却有点倔,“这是最基本的常识问题,以前课本里面有木炭的讲解。”
唐青很想说,课本与实践完全就不一样,又害怕打击他的心理。
唐青也算是看出来,佘华的鉴定水平与陈聪有的一拼。
唐青和陈聪一路安慰佘华。
三人还没有走进于老板的店,就听见里面有人在大声说话。
“这是我徒弟花200块在地摊上淘的,各位前辈给我徒弟长长眼。”
“各位前辈见笑了,还望前辈们指点。”说着谦虚,语气却显得很嚣张。
“玛德,又是这两师徒。”陈聪显然听出是谁。
唐青好奇的问道:“陈哥,谁啊?”
“邓一明和赖德心两师徒,两人到国外去逛了一圈回来,就以为高人一等。
经常拿古玩来找茬。”陈聪瘪瘪嘴,显然对两师徒没好感。
【有好戏看了,有人来找茬。】
佘老和几个老头正在看字画,两师徒站在一旁洋洋得意。
“这是清代邓石如的书法。”
在唐青的印象中,邓石如这个名字他都没有听过。
邓石如虽然在现代不出名,可是在清代的乾、嘉时期,是着名的碑学大师。
邓石如擅长书法和篆刻,而以篆、隶为最精。
他着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清史稿》等书行世。
“可惜,要是邓石如的篆刻就值钱,他的书法价值就大大折扣。”一个老者说道。
赖德心显然很不满,“怎么,我一个小年轻200块钱淘的邓石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