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人,夫人她又跑了 >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二章

话音落下, 房间内顿时安静下来。

丞相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一双眼沈沈看着她,虽未说话, 但眸中似有千言万语。

“你想替大梁揪出那个叛徒, 又想将长春宫纵火一案查清楚, 所以你咽下了原本要对皇帝说的尸骨疑点,转而将失火一事定为天灾。”钟毓一字一句将自己的推测说出, 她目光平静看着丞相,心下却如振擂鼓。

如果丞相方才对她说的话没有一句掺假, 那从成安二十二年的长春宫大火以后一直到今时今日,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梁丞相, 几乎布了整整十九年的局, 殚精竭虑只为将那纵火之人揪出来。

可十九年如一日, 今日又为何要对自己全盘托出。

钟毓想不清也参不透。

“当我亲口说出长春宫失火一案并无疑点之后, 先帝并没有表现出悲色,第二日便御驾亲征,朝廷百官于城门前送帝出征的那一日, 我看着先帝的背影,甚至有一瞬间在怀疑自己, 如此欺瞒皇帝与皇后,究竟对与不对。”

“但重新回到大理寺,重新再看到摆着的那些宫人尸骨时, 这些犹豫与怀疑又被我压回了心底。”

钟毓听见丞相说话时尾音忽然有些颤抖,她放在被子上的手忍不住再一次攥紧,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他。

“每隔五日前线便会传回军情, 从最初的抵挡不住,到先帝带兵后士气大振, 从死伤惨重再到西蛮人节节败退,这场大梁建国以来同西蛮人的第一场仗,硬是被先帝带着兵打赢。”

“所以当西蛮战败退至淮山以北八十里外的军情传回来的时候,我才终于放下心,因为预想之中的篡位阴谋已经破灭。”

“所以真正开始调查背后纵火之人以及西蛮人为何会突然发难,是在先帝班师回朝的那一日。”

说到这里,丞相的声音忽然顿了顿,仿佛在思量后面的事情该如何说。

“最开始我先从那位带着公主逃出去的嬷嬷身上查起,可不管我怎么查,都只能查到她祖籍在随州,十岁便进了先皇后的外祖家,成了先皇后母亲身边的丫鬟。”

“后来先皇后入宫,便带着她一同入了宫。”

“那时的我虽然不知她救下公主后为何不直接去御前禀报,反而选了一条最为凶险的路带着公主出宫,但找到公主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宫中的密道没办法查的情况下,最先找的地方除了先皇后的外祖家,剩下便是她在随州的老家。”

“可不论我如何派人去查,先皇后的外祖家与随州这两处,竟然都查不到嬷嬷的任何踪迹。”

“直到镇守峮州边关的崔鸿飞抓住一位欲图往崔家军驻营地的人之后,一切才有了转机。”

丞相一字一句沈沈的声音好似钟声,替钟毓敲开了一道长达十九年的迷雾。

她站在一个人的回忆里,完整地看清了当年的桩桩件件——

那日被崔鸿飞抓住的人经查,是西蛮那位异姓王买通大梁的不良人,后来在崔家军的审问下,这位不良人说出了冲撞崔家军驻营地的实情。

他本是峮州官府的一位搜查情报的小吏,因老母病重走投无路,每给母亲买一份药,就要把家里值钱的物件拿去典当行换钱。

直到他当了家里最后一件值钱的玉坠子,拿着银票从典当行里出来的时候,一个外乡人拦住了他。

外乡人给他一百两银子,说是见他囊中羞涩,好心先借与他,待老母病好之后再还也不迟。

小吏虽缺钱,但也知道平白无故不会有恩惠砸在自己头顶,便拒绝了。

后来那外乡人又见过他好几次,每次见到都会说自己先借给他一百两银子,可小吏每一次都拒绝了。

小吏寻了一个又一个郎中,买了一副又一副药,可老母的病不仅不见起色,反而还愈发严重起来。

直到他将典当玉坠子的钱连同自己的俸禄全花完,实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小吏忽然就想到那位曾经找过他几次借钱的外乡人。

于是他便去了典当行外面碰运气,却不想这一碰,还真让他给碰到了。

外乡人见他过来听明来意,当即便给了他十两银子救急,还说剩下就是两银子等他回家取来之后再给。

小吏接过十两银子,十分感激这位外乡人,许诺他若有什么自己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从这以后,外乡人便成了小吏家的常客,隔三岔五便会买些补品送去给老太太,偶尔还会找几位郎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