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112章 黑幕!提前出现的会试金榜登科录

第112章 黑幕!提前出现的会试金榜登科录

第112章 黑幕!提前出现的会试金榜登科录

半个时辰后,内阁值房。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com 本文免费阅读

张居正翻阅着书案上堆积如小山般的奏疏,面带烦闷。

州县官困境,令他这几日都未曾睡好,甚至已经考虑要不要依照沈念所请:废常例,增俸禄,加公用钱。

他深思熟虑之后。

最终觉得沈念之策牵扯过大,又涉及祖制,当下还不能动,也动不了。

至于许多官员所请的特例擢升、减负等,他也思考过,但总觉得有缺陷。

州县官与其他官员最大的不同是:州县官须久任。

州县官乃亲民之官。

唯有久任,才能了解地方民生,才能做好诸如水利、学校、道路等长期推进才能做好的事情。

九成以上的州县官,就应一辈子都处于州县,在百姓中间发光发热,若因做得好将他们擢升,反而会出现用才不当。

这一点儿,张居正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

……

就在这时。

张居正突然翻阅到一份奏疏,低头一看,署名为翰林院编修沈念。

“这个沈子珩,此次怎么如此拗,已被禁足,竟还要言州县官之事!”

张居正一边斥责,一边翻阅着沈念的奏疏。

突然。

张居正的脸色变了,由皱眉状变成了狂喜状。

“哈哈,子珩,实乃老夫最得意之门生也!”张居正轻捋胡须,脸上露出了笑容。

沈念这道奏疏名为:《州县官改良疏》。

他所提的解决州县官困境之策,与书案上的这些奏疏全然不同。

其核心思想是:不能惯着。

核心内容则有两点。

其一。

沈念在小万历上次批复的“有进士用进士,无进士用举人”后面又追加了一句话。

“有进士用进士,无进士用举人。拒任者,勒令回籍,不录京官。”

意思很明显——

拒任州县官者,回家听用,朝廷再次任命,定是外放,而非京官。

这将使得许多幻想着“宁为七品京官,不作一县之宰”的储备官员愿望落空。

单有这一策,自然不行,沈念的高明之处在于第二策。

其二。

沈念恳请明年会试增加录取名额,且注明了缘由:为备州县官人选而增额。

这种增额,并非沈念独创,而是早有惯例。

一般新皇帝即位、朝廷缺才、皇嗣诞生等,朝廷都有可能增加会试的录取名额。

其中。

在正德八年,朝廷便有为“备知州、知县人选”而增额的先例。

大明会考,参与人数常年维持在三千到五千人之间,而录取的人数约在300人左右。

像万历二年,应试者近4500人,录取者为三百人整。

今年增额,则录取人数至少会有400人。

初入仕途的官员们,大多还是愿意担任州县官的。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

相当于告诉所有拒任州县官的官员:你不做,自然有人做。

张居正还是较为喜欢任用提拔年轻官员的。

他对沈念之策甚是认可。

朝廷可以向百姓妥协,因为百姓养着朝廷,但绝不能向官员妥协,因为是朝廷养着官员。

……

张居正的效率非常高。

当日便将此策汇禀给了小万历,小万历欣然同意,批阅后,便将此策下发到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吏部尚书张瀚的效率也非常高,当即对京师那些候补等待肥缺的官员再次任命。

拒任者。

无论是称病还是称事,都勒令返乡候职,否则廷杖二十起。

那些“挑肥拣瘦”和想着“坐地起价”的官员们顿时都没了脾气。

论精气神,他们远远不如明年新入仕途的那群进士们。

于是,纷纷接受任命,表示愿意外放做州县官。

与此同时。

中书舍人周彦和大理寺评事王昭临还未曾主动请缨,便接到了吏部的调令。

一个前往西北,一个前往东南,皆是穷苦之地,皆是担任县令。

这种职位调动,看似平调,但待遇要比京官差劲许多,他们至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