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众人皆在梦乡沉醉之时,东北方会隐隐传来读书声,那声音空灵清脆,仿若来自另一个缥缈虚幻的世界,却偏偏不见人影,更添几分诡秘色彩。家中若是有孩童正在安睡,在这股奇异气场的笼罩下,梦境往往平和安宁,还能不知不觉间沾染些许灵慧之气,待到日后启蒙学文之时,便会发现比旁人更为顺遂,学起东西来事半功倍,仿若天生就被智慧女神眷顾。”
说到这儿,他轻轻叹了口气,神色凝重了些许,眼中闪过一丝惋惜:“可传说里曾有这么一个顽童,丑时哭闹不止,家长耐不住性子,呵斥责骂,那声音在寂静夜里格外刺耳,瞬间就破坏了原本祥和的气场。自那以后,这孩子念书总是觉得脑袋混沌不清,好似有一层迷雾笼罩,任凭先生如何苦口婆心教导,就是难以开窍,错过了最佳的启智时机,人生轨迹也由此发生改变,让人不禁感叹气场与机缘的微妙。”
寅时,曙光还在遥远的天际线那头艰难蓄力,天色依旧混沌昏暗,好似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整个世界被这层灰暗滤镜笼罩,透着一股神秘又压抑的气息。守藏道人抬起手指,指向东方那片模模糊糊、似有巨兽隐匿的天际,口中说道:“寅时,天辅星作用下,东方那片连绵起伏的山林间,会有袅袅青烟缓缓升起,那青烟仿若一条灵动的丝带,在林间穿梭缠绕,如梦似幻。走近些,似乎还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原来是神话里传说的文曲仙君在林间烹茶煮茗,等待有缘的文人雅士前来赴约。”
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语气也略微激昂起来:“文人雅士若是相约在此时出游,踏入这山林仙境,赏景品茶,吟诗作对,那可真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周围景色如画,青山绿水在晨曦微光中渐次苏醒,茶香袅袅升腾,与山间清新空气交融,灵感仿若不受拘束的飞鸟,肆意翱翔在思维的广袤天空,佳作天成不在话下。说不定还能借此机缘,结交几位志同道合、灵魂契合的挚友,彼此畅谈诗词歌赋、人生理想,这般文坛佳话,定能在日后传为美谈,供人津津乐道,就像当年竹林七贤,某次寅时雅聚,七人围坐于山林之间,饮酒赋诗,灵感碰撞出激烈火花,留下诸多传世之作,为后世文人墨客所艳羡。”
天色渐亮,柔和的曙光仿若一双轻柔巧手,小心翼翼地撕开夜幕的一角,卯时带着清新又蓬勃的朝气翩然而至。晨风如同温柔的母亲的手,轻轻拂过,带落花瓣上晶莹的露珠,露珠滚落,在地面溅起微小水花,宛如奏响一曲清晨的灵动音符。守藏道人目光扫过庭院,语速不慢地描述起来:“卯时,微风轻拂大地,带来丝丝清爽,能看到一群学童,个个精神抖擞,手持书卷,摇头晃脑诵读文章,声音清脆响亮,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透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求知欲。古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私塾先生,他深谙天辅星的时辰奥秘,专挑卯时开课讲学,说是在这个时辰,学童们能得天辅星庇佑,更容易得良师指引,仿若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了明亮灯塔,学业精进指日可待。”
他轻轻点头,满是期许:“而且啊,在这卯时的氛围烘托下,学童之间也会不自觉地互帮互助,形成浓厚优良的学风,大家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因为此时的气场,就像是被智慧的春风温柔润泽,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那份对知识的热忱与向往,在求学之路上携手前行。”
辰时,阳气如同初升的火苗,渐渐旺盛起来,白日的活力开始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悄然苏醒。守藏道人站得笔直,语气加重,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郑重:“辰时,往东南方望去,便能看到云雾缭绕,层层叠叠的云雾仿若,肆意翻滚涌动,日光拼尽全力穿透那厚厚的云层,偶尔洒下几束柔和光线,给这如梦似幻的云海景观增添几分神秘色彩。相传,画圣吴道子曾于辰时,得天辅星启迪,面对山川湖海这般壮丽景致,灵感爆棚,他支起画板,挥毫泼墨,笔锋灵动轻盈,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笔都倾注着对天地自然的深刻领悟,神韵天成,画作一出,惊艳世人。”
他目光扫视众人,眼中满是赞叹:“直至如今,那些从事艺术创作、文案撰写之人,要是能抓住辰时动工,那作品往往别具匠心,灵感源源不断,仿若天辅星将智慧的甘霖倾洒在他们的思维田野。创作出来的画作、文章能收获不少赞誉,观者读罢,仿若身临其境,被深深触动,因为那其中蕴含的不仅是技艺,更是灵魂深处的智慧闪光。”
巳时,阳光愈发炽热起来,暖烘烘地烘烤着大地,世间万物都被晒得懒洋洋的,仿佛沉浸在一场惬意的午睡之中。守藏道人微眯着眼,感受着那股暖意,不紧不慢地说道:“巳时,南方热气蒸腾,仿若一个巨大的蒸笼,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