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担此重任。”洛青霜的声音低柔而冷峻,仿佛清泉穿石,带着一丝无奈与冷意。
站在她身后的青衣弟子,轻声说道:“师尊,此番南安之行,神川缘会恰巧举办。或许,能在这场才会之中,寻得一个合适的人选。”
洛青霜微微一顿,回眸看了他一眼。
那目光清冷如霜,却仿佛穿透了一切虚妄,让人无法直视。
“缘会?”洛青霜轻声重复,语气中透着淡淡的讥讽,“每年的缘会不过是世俗才俊的自我陶醉,能有几人真正有才情可言?”
青衣弟子低头,不敢反驳。
他知道,洛青霜对所谓的“天才”一向不屑。
在她眼中,诗词上的灵动与敏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胸怀天下的气度与超然脱俗的心境。
如果无法兼具这两者,便无法真正入她的法眼。
洛青霜抬起头,目光投向远处的湖面,神情淡然而冷漠。
“不过……既然来了,便看看吧。”她语气轻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青衣弟子恭敬地领命,为洛青霜引路至一处高台。
这处高台俯瞰整个胭脂湖,将湖畔的诗会场地尽收眼底。
洛青霜站在高台之上,身形如同一枝迎风而立的寒梅,不染一丝尘埃,独具清冷之美。
清晨的微风轻拂而过,带起她耳边的几缕青丝,柔顺如云,却衬得她眉目间的冷意愈发深邃。
她静静地俯瞰着湖面,目光落在远处的诗会场地。
虽不言语,但那份从容与威严,已然让身后的弟子屏住了呼吸,不敢多言。
“雪霁正在主持缘会。”青衣弟子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恭敬与敬畏,“她的表现一直很出色。”
洛青霜没有回应,目光依旧投向远处的圆台,眸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那是她对这个小徒弟少有的温情流露。
“雪霁天资不错,但若只是这般,仍然难以突破平庸。”
洛青霜缓缓开口,语气如霜冷冽,“我教她,乃希望她能自成一脉,而非止步于此。”
青衣弟子默然。
他知道,师尊对每一位弟子的要求都极为严苛,即便是白霁雪,也不例外。
然而,洛青霜却似乎未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诗会上。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远处的山峦与湖水,语气低柔,却透着一丝淡淡的孤寂:“天下才俊万千,真正有资格传我衣钵者,何其难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风徐徐,柳丝轻摆。
洛青霜的身影宛若屹立于风雪中的梅树,孤傲而清冷,透着一种令人心生敬畏的距离感。
然而,在这份距离之下,似乎藏着一种不为人知的期待。
“也许,今日能有些许意外吧。”洛青霜低声说道,语气中透出一丝难得的轻叹。
但她的神情却依旧淡然,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不足以真正打动她的心弦。
洛青霜站在高台之上,清冷的目光注视着远处的圆台。
圆台之下,飞花令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每一个参赛者都带着无比认真的神情,或是紧皱眉头沉思,或是迅速提笔落墨。
然而,这些在台下观众看来或紧张或从容的表现,在洛青霜眼中,却像一场拙劣的表演。
她微微眯起眼,清冷的眸光流转在每一位参赛者身上,却没有停留太久。
因为,她知道,这些人不过是凡俗才俊,即便有才情,也难以真正触动她的内心。
磬音如雨滴般落下,一轮轮的诗作被提交上去。
一名中年文士首先上台,他的动作颇为从容,显然对此轮飞花令信心十足。
他深吸一口气,随后朗声念出:
“秋风卷帘夜微凉,孤灯独影忆故乡。”
洛青霜微微挑眉,嘴角却浮现出一丝讥讽的笑意。
“故乡旧题,情深意浅。”她在心中轻声评价,“言辞虽工整,却无一字能撼动人心。”
果然,台下的观众并没有太多反应,只是寥寥几声掌声随风散去。
中年文士神情微变,悻悻退场,他的自信显然在洛青霜的冷漠目光中化为无形的尴尬。
下一位上台的是一名年轻女子,身着粉红长裙,眉眼间透着一丝灵动。
她提笔略作思索,随后声音清脆地念道: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