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村子里就传来几声鸡啼声,年味儿浓浓地笼罩在每户人家的院落间。
苏瑾和王钢峰收拾妥当,抱着两个胖乎乎的儿子,踏上了回娘家的路。
家里忙活了一阵后,王建峰借来了生产队的牛车,打算把二哥一家送到镇上搭车。牛车摇摇晃晃地停在院外,带着一股熟悉的泥土味儿。
“二哥,二嫂,你们坐车,我走路。”王建峰说。
“我走路就行。”王钢峰说。
这几公里的路还搭牛车,实在不是一名军人的觉悟。
王钢峰用一块旧布把安安裹得严严实实,抱在胸前,双手护得仔细。安安很乖,咬着胖乎乎的小拳头,两只小眼睛到处看,时不时滴下一条晶莹剔透的口水。
康康被苏瑾抱在怀里,小脑袋靠着妈妈的肩膀,还没睡醒的模样,嘴里时不时哼哼两声。
“二哥,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去镇里接你们。”王建峰问。
“不用来接,我们到时候自己回来就行,说不定是哪个时辰,你忙你的。”王钢峰说着,把安安裹得更紧了些。
正说着,前方的小路上突然传来“叮铃铃”的铃声,清脆得在早晨的寒气里格外响亮。一辆自行车迎面而来,车把上挂着几个布袋。
王钢峰一眼认出那是他和苏瑾的媒人刘春花。
刘春花看着眼前的人就很像王钢峰,因为像王钢峰这么高大,还有一看就是军人特有的硬朗气质,在镇里没见过第二个。
刘春花又注意到坐在牛车上的女人,应该就是苏瑾了。
看到他们夫妇一人抱着一个娃,才结婚一年多就生了两胎?!这速度不是跟下猪崽差不多嘛?
年轻人就是有热情。那也说明她这个媒做得成功。
“钢峰,”刘春花先打了声招呼,从自行车上下来。王钢峰才注意到刘春花车尾架上带着一位女同志。
“春花阿姨,”王钢峰打招呼。
“春花阿姨,”苏瑾也认出了刘春花,跟着打招呼。
“谨谨,你们回娘家探亲啊?”刘春花问。大年初二,今天正是回娘家的日子。
“是的,我们回城里。”苏瑾回答。
现在刘春花才发现他们夫妇怀里抱的娃一样大。
“这是双胞胎?”刘春花惊喜地问。
“是的,两个小子。”王钢峰说。
“哎呀!真是好福气,生了两个大胖小子!”
刘春花看着王钢峰怀里的娃娃,拇指怼进嘴里含着,一双眼睛骨碌碌地看着她,对她充满好奇的样子。
真是漂亮的娃娃!鼻子像王钢峰,鼻梁高挺,眼睛像苏瑾,圆碌碌的,软乎乎的,真惹人爱!
“这两个娃娃真惹人疼,恭喜你们啊。”刘春花笑着夸道,目光又落回到两个孩子身上。
“这都是托您的福。”王钢峰带着真诚的感激。他对刘春花这个媒人始终心存感恩。
“我不过是牵了个线,日子能过好,还是你们自己的本事和福气。”刘春花摆摆手,带着几分谦逊。
“不管怎么说,我和谨谨都很感谢您。”王钢峰认真地说道。
刘春花听着,心里一动。这事儿都过去那么久了,王钢峰竟然还挂在心上,逢面就道谢。这人,不光模样周正,心肠也实在得很,难怪苏瑾嫁给他能过得安稳踏实。
刘丽从自行车尾架上下来,目光不经意地落在前方的男人身上。他一身粗布棉衣,朴素却干净,裹在笔直挺拔的身形上。五官分明,鼻梁高挺,一种稳重踏实的气质,与旁边抱着孩子的男人差不多高,但是比旁边男人少了几分强硬和凌厉。
刘丽的心有点怦怦直跳,她看了一眼眼前的男人,目光闪躲到别处,脚轻轻踢了一下地面的石头。
“那个,我就不耽误你们赶路了,我还得回一趟刘家村。”刘春花笑着说道。
“行,您先忙。”王钢峰点点头。
“春花阿姨再见。”苏瑾抱着孩子,也跟着客气地道别。
“好嘞!有空再聊啊。”刘春花摆摆手,重新跨上自行车,带着后座的刘丽,铃声清脆地响起,一路向远处的小路骑去。
“姑,那个人是谁啊?”刘丽坐在车后,忍不住好奇地问。
“那是王团长,家住王家村的。牛车上的那位是他媳妇,当初是我做的媒。”刘春花答道,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
“那旁边的男人呢?”刘丽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