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但是家境殷实,才建了房子,还能花这么多钱买东西,有的妇人邀李萱萱下次一起去县城逛街。
回到家,李萱萱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她拿出小零食给孩子们吃,顺便说了要送大勇和学文去县城读书的事情。
还问大家是想继续住在村子里面,还是想搬去县城,县里的房子已经安排好了。
可能是因为李萱萱一直对两老比较和气,两老这个时候也发表了意见:“我们两个在村子里面住惯了的,就不跟着去城里了。”
荷花:“娘,我想留在村里,我和村长家的红丫约好要一起打猪草。”
秋燕:“娘,我想去县里,县里热闹。”
大勇:“娘,可以不去读书么,村里的铁蛋和春娃,都不用读书。”
学文:“娘,我要去读书,村里好玩。”
李萱萱想了想,觉得可以先送两个孩子去读书,暂时就住在村里,毕竟这里已经住熟了,除了秋燕,几乎都想留在村里。
第二日,李大钊就赶车,带着李萱萱和大勇、学文去了县里,按照李萱萱的指路,到了孙童生开的蒙学馆。
也是跟那个中人打听到的,孙童生是开蒙学馆的几位夫子里脾气最好的,虽然两次院士未通过,但是年纪不大才23岁。
因家里一直供他读书,银钱不多了,这才开了蒙学馆,想赚取下一次参加院士的路费和盘缠。
李萱萱觉得年轻一点的夫子可能对小孩子更有耐心,而且这个还是公认的好脾气。
更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小孩子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