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科举之入正途 > 秋闱

秋闱

插秧法去年在芦沪县范围内试种成功后,赵鸿远和康承安上奏朝廷,今年大范围推广,听康知府说凡是采用此法的地区稻米产量都有提高。

理论有,实践也不缺,江莱从培育良种丶改良农具丶兴修水利等方面综合阐述,很快一篇关于农业劳动的锦绣文章便跃然纸上。

第八天出了点意外,有人晕倒在考场,被衙役擡了出去,不管前几场考的如何,此人本届乡试是没指望了。这个时候才能深切体会到好身体对科举的重要性。

短暂的风波并未造成影响,人人低头奋笔疾书。终于熬到最后一日交上考卷,考生们个个蓬头垢面丶嘴唇干裂丶走路打晃,饶是江莱自觉身体倍棒也脚步虚浮丶眼冒金星。

江莱提着考篮随着人群慢慢往出走,这个过程他被人撞了三次,江莱揉揉撞疼的手臂继续走,大家都累成这样也没什么好计较的。

好不容易走出去,很快看见齐大哥扶着脸色苍白的齐墨瑜,齐二哥看见江莱过来扶一把,等见到大宝二宝把江莱交给江家兄弟。人人都十分疲劳,谁也顾不上寒暄,都各回各家了。

今日赵若莺也在,她也不嫌江莱蓬头垢面丶一身臭味,她与二宝扶着人上了马车。回六里庄的路上,江莱枕靠着未婚妻的肩头就睡着了。

赵若莺见江莱这个模样心疼极了,这九天江莱不好过,她也吃不好睡不着,总是想着江莱怎样了?赵鸿远再三提醒她要控制住自己,不准让江莱分心,因此她今日才敢过来。

回到家,墩墩噔噔跑过来,然后一个急刹车停住了脚步,小孩儿捂着鼻子:“二爷爷你臭了。”

在场的人俱是哈哈大笑。他想逗逗孩子却没什么力气,江母赶紧把老母鸡人参汤端上来,让儿子先吃饱。等有了力气在收拾他自己,洗澡丶洗头丶从里到外换了干净的衣服,江莱这才觉得活了过来。

赵若莺知道自己在,江莱不大方便,江家人也拘谨,见未婚夫没什么事,便和周叔回了县城。

把人送走,江莱便关上房门呼呼大睡。这些天在舍号里窝着,浑身骨头都是酸的。如今放松下来,睡得就踏实。

足足睡了三天,饿了起来吃点东西,吃饱后困意仍在,便倒头再睡。因为实在家里,江莱安心,睡得自然就沈。赵若莺来看他几次,他都没醒。

第三天的下午江莱总算恢覆了元气,悠悠转醒后就看见李幕坐在他房间看书。哎?江莱奇怪,最不爱书的人怎么跑他这来看书了?

李幕是童生没资格参加乡试,他与江莱关系不错,考前还给江莱打气来着。考完他闲着没事就跑来江家找人,江家李幕来过几次,也是熟门熟路了。

家里人也都知道这位富家少爷跟江莱关系较好,而且这孩子虽然出生富贵但人和气,对他们有礼貌,他要等江莱醒,江家人便没有拦着。

百无聊赖的李幕拿了本书架上的杂记看,竟然越看越入迷,直到江莱醒来。

“怎么是你啊?还以为睁开眼就能看见心上人呢。”江莱懒洋洋地坐起来和李幕开玩笑。

李幕撇撇嘴,“你还失望了?本少爷等过谁啊,也就你面子大。而且你未婚妻来了好几次你都没醒,我说你这睡得也太死了,把你擡走卖了你都不知道。”

江莱长叹一声:“哎!苦啊!你不用参加是多么幸福。”

据江莱的观察,李幕参加乡试的可行性不大,若是他把玩的心思放在读书上,也未必不能考过秀才。其实他很聪明,不过考不上秀才也没什么,他早就打算好回家继承家业了。

“是吧,我就是不想吃那个苦。”不是不能而是不想,李幕得意道:“我弟聪明,让他读书科举,我们李家出一个读书人就行,我就做纨絝好了,以后我弟罩着我。”李公子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明确,且毫无长兄的风范。

自己不想吃苦,就卷弟弟,可真行,江莱摇头失笑。

“你知道吗?史鸿回家就哭了,梁元丰也闭门不出,饭都是家里人喂着吃的。”李幕哼道:“肯定是知道自己考不上了,这回考糊了看他们以后还怎么嚣张。”本事不大还不谦虚,活该!

史鸿和梁元丰县试前三,只是后劲不足,乡试前他俩在秀才班里就垫底了,比闻许都不如,考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自己没有自知之明罢了。

李幕:“你考得如何?能中不?”刚说完李幕就改口:“不对,中肯定是能中,我重新问:你能考第几?”

江莱无奈,“这我哪儿知道啊,你当我是神啊,还能预测考试名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