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天气暖和些,我们约了他们一起去植物园赏花吧!”白玎玲抢过肖树涵手里吃了一半的羊肉串,咬下肥中带瘦的那一块儿。
“你不是吃不下了吗?”肖树涵还举着空着的手,故意露出可怜兮兮的表情。
“就想抢你手里的!”白玎玲使劲咀嚼着嘴里的肉,吃得香喷喷。
生活里有很多比工作和赚钱还要重要的事,赚钱工作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而不是用来衡量日子好坏的丈量尺。
时刻要提醒自己不能把日子过反了,忘了身边重要的人和事。
擡个头,看一看身侧,春天到了,玉兰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白玎玲起得比上班还早,因为培训的地方在玉兰城的东部区,而且上课时间是在早晨的九点半。
白玎玲上了地铁给飞扬发消息,飞扬说她也已经出门了,两个人约好在上课地点附近的地铁站出口碰头。
培训点是在一个老小区的居民活动室内,白玎玲和飞扬到的时候,已经有两位志愿者站在小区门口迎接她们了。
志愿者热心地给她们俩指了上课教室所在的方向,白玎玲和飞扬沿着小区主干道一路往里走。
小区内的绿化一看就是长了很多年的样子,因为是住着当地普通居民的老旧小区,花花草草们自然不会被细心打理,随意地生长着。
灌木变成了乔木状,小树长成了大树,尤其是房前午后随处可见的枇杷树,这一看就知道是小区里的老人们自己种的。
飞扬说她很喜欢这样的老小区,虽然里面大部分都是住着老人,房子才六丶七层高,没有电梯,房型也小,但生活却很简单,一走进去就让人有一股亲切和松弛感。
白玎玲的父母也是住在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旧小区里,与周围邻居关系极好,就是有条件让他们般,他们大概也不愿意,如今年纪大了,就更舍不得那些老邻居。
那个小区前年进行了一次旧改,拓宽了道路,增加了停车位,他们那幢楼和另外几幢楼还加装了电梯。
小区里那些恣意生长的高大的水杉树丶意大利杨和松柏棕榈等都被移除了,种上了一些小乔木,裸露的黄土上种植了一层地被麦冬,看上去虽简单却干净整洁。
对白玎玲来说,除了小时候住过的小弄堂,那个小区也同样承载了她的许多回忆。
小区内有个中学,虽然不是什么重点学校,只是个为了服务周边的配套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但偶尔同肖树涵经过的时候,白玎玲就会告诉他,她以前在里面读书的故事,等将来小阿宝再长大点,白玎玲也会把这些故事讲给她听。
白玎玲与飞扬一边闲聊,一边继续往前走,虽然今天有点冷,但太阳暖暖地洒在身上很舒服。虽说是去上培训课,但白玎玲和飞扬都很兴奋,就像是在周末要去短途旅行一样开心。
两个人走着走着,就见前面的凉亭后面有一家敬老院,白玎玲突然感觉眼前的场景有些熟悉,好像来过这里,回忆一点点浮现在她的脑海里,想起好多年前自己在第一家公司做小区改造项目的时候,曾来过这里考察过这家敬老院。
那时候做旧改项目,白玎玲和两个同事跑了东部区的许多老旧小区,这些地方是与在外界眼里现代繁华时尚的大都市玉兰城,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世界。
老旧小区里到处都充满着烟火的气息,树下总是围聚着一群打牌下象棋的老人,喧闹的菜市场里拎着菜篮子来来往往的阿姨阿婆,大饼和油条的香味在空气中飘散开,远远地就能闻到那令人怀念的小时候的味道……
这些才是玉兰城的本来面目,才是藏在玉兰城里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光鲜是少数的,是表象。
平凡才是大多数的,是内在。
每每工作上遇到瓶颈或是遇到挫折想要放弃转行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那些曾做过的项目,曾走过的路,不经意间看到围绕在身边那一片片的绿意,白玎玲又会对自己当初选择的这份工作,重新找回最初的热情。
城市的变化,城市的日新月异,自己也是实实在在地成为这些改变的参与者之一。就像珍妮古道尔说得:“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
你跨出的每一小步都是一份勇气,你的每一小步终将汇聚成一条长长的路,至于是什么在终点等你,那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回头看,你已经为此努力跨出去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