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然而,工程的实施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在招募民工时,顾云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江南地区近年来经济不景气,百姓们的生活都十分艰难,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家乡,去参加疏浚河道的工程。
“这些百姓,真是不识好歹!这疏浚河道的工程,可是为了他们好啊!” 顾云舟愤怒地说道。
林缚微微摇头,说道:“顾兄,你莫要着急。百姓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担心离开家乡后,家人的生活无人照顾。我们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于是,林缚决定亲自前往各个村庄,向百姓们宣传疏浚河道工程的意义和好处。他告诉百姓们,参加工程的民工,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还可以在工程结束后,优先安排到当地的工厂工作。同时,他还承诺,会为民工们的家人提供生活保障。
在林缚的努力下,百姓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疏浚河道的工程。顾云舟也顺利地完成了招募民工的任务。
然而,就在工程顺利推进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采购工具和设备时,林羽裳发现,市场上的工具和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质量参差不齐。如果按照这样的价格采购,工程所需的资金将会大大超出预算。
“这可如何是好?” 林羽裳皱着眉头,对林缚说道。
林缚沉思片刻后说道:“羽裳,我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既然市场上的工具和设备不行,我们何不自已组织工匠生产?这样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
林羽裳眼睛一亮,说道:“大人,你这个主意好!我这就去办。”
于是,林羽裳开始在江南各地招募工匠,组织他们生产工具和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生产出了一批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工具和设备,满足了工程的需要。
解决了民工和工具设备的问题后,工程的进度明显加快。然而,资金的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众人。虽然苏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了一部分资金,但距离工程所需的资金,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可怎么办?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程恐怕就要停工了。” 苏沁焦急地对林缚说道。
林缚看着苏沁那焦急的神情,心中也是十分忧虑。他知道,苏沁为了筹集资金,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如今,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林缚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对苏沁说道:“苏沁,我们何不开设一家银行,向百姓们吸收存款,然后再将这些存款用于工程建设?这样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又可以为百姓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理财渠道。”
苏沁闻言,眼睛一亮,说道:“大人,你这个主意好!不过,开设银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得到朝廷的批准,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林缚微微点头,说道:“这些我都知道。我这就写一份奏折,向陛下请示。”
于是,林缚连夜写了一份奏折,详细阐述了开设银行的计划和好处。他派人将奏折送往京城,呈递给了皇帝。
几日后,皇帝的批复下来了。皇帝对林缚的计划十分赞赏,不仅批准了他开设银行的请求,还拨出了一部分资金,作为银行的启动资金。
有了皇帝的支持,林缚和苏沁开始着手筹备银行的开设工作。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江南第一家银行 ——“大楚江南银行” 终于正式开业了。
银行开业后,百姓们纷纷前来存款。很快,银行就筹集到了大量的资金。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疏浚河道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然而,就在工程即将完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却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暴雨连续下了几天几夜,河水暴涨,刚刚疏浚好的河道,又被泥沙淤积。
“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的努力,难道都白费了吗?” 顾云舟愤怒地说道。
林缚看着那被泥沙淤积的河道,心中也是十分沮丧。但他知道,此时不能气馁。他对众人说道:“大家不要灰心,这只是一次意外。我们重新再来就是了。”
于是,林缚带领众人,重新投入到了疏浚河道的工作中。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再次完成了河道的疏浚工作。
同时,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片的树林,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有效地阻挡了水土流失。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林缚、苏沁、顾云舟、林羽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疏浚河道的工程终于顺利竣工。
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