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平息这场因超市选址引发的风波,老张再次把互助小组的成员们召集到一起,小小的屋子里弥漫着凝重的气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对策。
“这超市要是建得离咱居民楼太近,以后噪音、灰尘不得把人烦死,还有那车来车往的,老人孩子出门多不安全。” 一位大妈忧心忡忡地说道,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
“可超市方也有他们的说法,说已经按规定做了规划,咱也不能硬拦着不让建吧。” 小李无奈地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阿花沉思片刻后,抬起头说:“我觉得咱们得先去详细了解一下超市的规划方案,看看他们到底是咋考虑的,然后再把咱们居民的担忧整理出来,两边坐下来好好谈一谈,说不定能找到折中的办法。”
“阿花说得对,咱不能光在这儿干着急,得主动出击。” 老张赞同地点点头,“我和阿花去找超市负责人沟通,小李,你组织几个懂行的居民,把咱们小区的环境特点、居民分布这些情况详细整理成资料,到时候谈判也有理有据。”
分工既定,大家便立刻行动起来。阿花和老张来到超市筹备处,找到了负责项目的刘经理。刘经理看到他们,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但眼神里透着一丝戒备。
“刘经理,您好啊!我们是安置小区的居民代表,听说超市要在咱附近建,大伙都挺关注的,今天来就是想了解一下具体的规划情况。” 老张开门见山地说道。
刘经理拿出一份规划图,摊在桌上,指着上面的区域解释道:“您看,我们超市选址在这里,是综合考虑了周边的人流量、交通便利性等因素的。而且我们采用了最新的环保隔音技术,噪音问题肯定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交通方面也会和相关部门协调,设置专门的疏导方案,不会造成拥堵的。”
阿花仔细看着规划图,眉头却依然紧锁:“刘经理,您说的这些听起来是挺好,可咱们小区老人孩子多,他们对噪音和安全特别敏感。您看能不能再把超市往后挪一挪,离居民楼稍微远点儿,这样大家心里也踏实。”
刘经理面露难色:“这恐怕不太容易,您知道的,这块地我们前期投入了很多成本,如果重新规划选址,损失可就大了,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我们预定的开业时间已经迫在眉睫。”
双方各执一词,第一次沟通陷入了僵局。回到小区后,阿花和老张把情况跟大家一说,居民们的情绪又有些激动起来。
“我就说他们不会轻易让步的,这可怎么办?咱不能眼睁睁看着超市建在咱家门口捣乱吧。” 一位大爷气愤地拍着桌子。
“大家先别着急,咱们还有资料没准备好呢,等小李那边弄完,咱们再找超市方谈一次,实在不行,咱们向社区、街道反映,总会有办法的。” 老张赶忙安抚大家的情绪。
与此同时,小李带着几个居民紧锣密鼓地忙碌着。他们拿着测量工具,在小区里穿梭,记录着各个楼栋的位置、朝向,统计居民日常出行的路线,还咨询了环保专家,了解噪音传播的规律。经过几天的努力,一份详细的小区环境与居民诉求报告出炉了。
拿着这份报告,阿花和老张再次找到刘经理。这次,他们有备而来,阿花率先开口:“刘经理,您看,这是我们小区居民精心整理的资料。您瞧这儿,我们小区老人日常休闲活动的区域离你们规划的超市选址很近,如果超市建成,噪音肯定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有这儿,这条是孩子们上下学的必经之路,要是超市开业后车辆增多,安全隐患太大了。”
刘经理接过报告,认真翻阅着,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他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说:“我理解你们的用心,也看到了居民们的担忧确实有道理。这样吧,我把你们的资料带回去,跟公司高层再好好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方案,但我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
看着刘经理态度有所松动,阿花和老张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在等待回复的日子里,小区居民们的心都悬着,大家每天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既期待超市方能够做出让步,又担心最终还是无法改变现状。
几天后,刘经理打来电话,约阿花和老张再次面谈。这次见面,刘经理的脸上带着笑容:“经过公司高层的慎重考虑,我们决定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调整。我们会增加隔音设施的投入,确保噪音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在超市周边设置专门的行人通道和减速带,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另外,开业后我们会定期组织公益活动,回馈小区居民。”
听到这个消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