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解甲归田后,被招婿了 > 第35章 说媒

第35章 说媒

第35章 说媒

张棹歌拆开看完, 又听戚秧口述他们一行人到达隋州后的遭遇:

隋州刺史李惠登十分欣喜他们的到来,特意为他们接风洗尘,并将杜秉骞提拔为隋州行营中军兵马使。

当初李惠登麾下的兵马有两千人, 分设左厢军和右厢军,每个兵马使各领一千兵马。

随着吴诚杀掉陈仙, 朝廷再度失去淮西的控制权, 与淮西毗邻的隋州就成了抵御淮西西进的第一道防线。

为此,朝廷特许李惠登再招一千兵马,设中军。

恰逢杜秉骞受汝州兵哗变的牵连被裁军, 李惠登深知他的骁勇善战, 果断派人去找贾使要人。

令李惠登惊喜的是杜秉骞还带了三百多人过来,这三百多人都是陈仙昔日的牙兵, 能当一千人用。再给杜秉骞七百人,他若能将这七百人训练出“以一敌二”的身手,那隋州就无所惧了。

杜秉骞带来的牙兵大部分都被安排了军职,如邱斛,领中军都虞侯,负责中军的军法丶监察事务;戚秧任副兵马使——正兵马使的位子杜秉骞要给张棹歌留着。

戚秧这次过来就是请张棹歌去当正兵马使的。

张棹歌没有立马回应,一旁的崔筠倒是紧张地紧了紧藏在袖中的拳头。

哪怕只是一支州兵的正兵马使, 也是小小县镇副将所不能比的。坐上这个位子, 一州之内能辖制她的只有杜秉骞和刺史李惠登。

“正兵马使”带来的不仅是地位,还有那实打实的兵权。

让崔筠选,她会毫不犹豫地应下来,因此她不确定张棹歌是否会改变主意选择到隋州去。

张棹歌不动声色地偏头瞄了她一眼,嘴角微微翘起, 问戚秧:“在那之前,我想知道你们为何会来昭平别业寻我?”

崔筠和戚秧都怔了怔。后者回过神, 瞥了眼崔筠,说:“邱斛说来昭平别业或许能找到你。”

张棹歌心领神会,大抵是上次邱斛当着杜秉骞的面说她喜欢崔筠被当了真——以她跟崔筠的关系,与其去其他地方碰运气,还不如到昭平别业。

只有崔筠依旧在状况之外,她虽然聪慧心细,但也无法通过这句话推断出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棹歌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随后对戚秧说:“你替我向义兄赔个不是,恕我不能答应他去隋州。”

戚秧并不意外,他问:“是为了崔七娘子吗?”

张棹歌点头:“如义兄所言,我今年二十有四,同龄人的孩子都可以准备议亲了,我却仍孤身一人。如今好不容易遇到心仪的女子,我实在不愿意错过。义兄一定会理解我的。”

崔筠扭头注视着她。

戚秧:“……”

饶是早有心理准备,也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旁边的牙兵目瞪口呆:正兵马使可是一军的大将,张棹歌居然为了一个女人放弃了这大好的前程?!

以后立下军功当了大将军,什么样的女人没有,怎么就吊死在一棵树上?

这是什么绝世恋爱脑?

张棹歌并不在意他们能否理解她为什么选择崔筠,也没必要跟他们解释。

她向崔筠借纸笔写了一封书信让戚秧代为交给杜秉骞。

戚秧没有歇息,匆匆地走了。

没有外人在,张棹歌才笑吟吟地看向崔筠:“七娘可放心,只要不是在危及性命的情况下,我答应了你的事便不会轻易食言。”

崔筠略不自在,张棹歌怎会知晓她的心事?是她方才的神情露出了破绽吗?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她说:“那可是兵马使之职。”

“那又如何?”

张棹歌的轻描淡写叫崔筠微微发怔。

怔忪片刻,心底忽然酥酥麻麻,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崔筠垂眸敛下眼底流露的情绪,说:“我这便给舅父去信,向他表明我对你的心迹,争取让他同意。有了他的同意,大伯父那边就好办多了。”

张棹歌却说:“不着急,再等等。”

崔筠不解。

张棹歌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许尴尬地解释:“其实义兄会派人来这儿寻我,大概是误以为你是我的心仪之人。”

崔筠恍然大悟,旋即想起张棹歌那句“好不容易遇到心仪的女子,不愿错过”的话,脸颊微微发热。

张棹歌说:“方才我就在想,或许被这么误会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