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解甲归田后,被招婿了 > 第44章 雕版

第44章 雕版

方法。

崔筠仰望崔元陟,说:“三伯父,我也可以学。”

崔元陟有些不高兴:“先前想让你随我学,你不肯,如今为了个男人倒是殷勤起来。”

他板着脸的时候特别严肃,跟崔元峰如出一辙,然而他的眼神却比崔元峰仁爱。

崔筠心下微定,笑说:“三伯父从前醉心医学,恨不得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读医书丶治病救人上面,若当时因为分心教我而耽误了,我会感到愧疚的。”

崔元陟知道她只是在说好话哄人,不管怎么说,目的达成就好。

他给了崔筠《补养方》的第一卷,让崔筠回去抄录,遇到不懂的地方摘抄整理出来,等她再来邓州,他再行解答。

《补养方》共有三卷,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医书,崔元陟不可能一次性就把三卷全给了崔筠。

饶是如此,崔筠也如获至宝。

张棹歌忽然问:“三伯父,这样的话,我应该喊你老师,还是该喊娘子为老师呢?”

崔元陟说:“我可没答应收你为学生,万一你学艺不精害了人,连累孟馀堂的名声怎么办?”

张棹歌说:“三伯父放心,我会先在自个身上试吃,要是我学艺不精,那我肯定没机会说出我师从孟馀堂的不知几代徒孙。”

崔元陟:“……”

崔筠:“……”

你都还没开始学,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吗?

——

张棹歌和崔筠在崔元陟家留宿一夜,第二天就踏上了归途。

回去后,游手好闲的张棹歌算是找到了事情做,但和崔筠相比,她的日子过得轻松又自在。

因昭平别业的书房只有一间,张棹歌在练字和看《补养方》时,偶尔会跟崔筠共处一室,所以时间一久,她就知道崔筠在忙些什么了。

端午节前,汝州下了场急雨。

崔筠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出门的计划。

淅沥沥的雨水拍打着屋檐,一阵铃铛声穿过雨丝传来,抚平了她内心那一点焦虑。

崔筠转身去了书房,拨开竹帘看到张棹歌正倚在窗边拿着一块木板雕刻着什么。

“棹歌这是在刻什么?”崔筠好奇地问。

张棹歌说:“《补养方》第一卷。”

“为何要刻它?”

“我刻着玩的。不过,七娘不觉得《补养方》乃至这书房里的大多数书籍都太珍稀了吗?这里面的某卷书有可能会成为孤本,一旦它们损毁,那后世之人就再也没机会见到了。”

崔筠颔首:“的确如此,因此在古籍收藏上,孤本才尤为珍贵。”

她顿了下,察觉到张棹歌的用意或许不仅是防止这些书籍失传,她问:“你若不想让它们成为孤本,抄录一份就是,为何要在木板上雕刻?”

“七娘可听闻雕版印刷?”

崔筠说:“雕版印刷是什么?莫非是模勒?阿姊在信中提过长安东市有书肆用此法将一些字帖丶医书刊刻后印纸上售卖。”

她灵光一闪:她有这么多藏书,是否也可以将这些书籍印刷出售?

不过,纸张的价格太贵了,印刷出来的书册成本也不会太低,一般人只怕买不起。

张棹歌似乎知道崔筠的忧虑,她说:“七娘参加过八关斋会,也跟广宁寺的僧人打过交道。依你之见,是医书和字帖的受众更广一些,还是看佛经的人更多一些?”

崔筠若再看不出张棹歌这是在给她支招,那就真白瞎她这敏锐的嗅觉了。

她心头震撼,从耕犁的改良到如今的雕版印刷,张棹歌有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能力。

震惊过后则是尴尬和窘迫:“你丶你都知道了?”

张棹歌放下手里的刻刀,看着她说:“其实我一直想跟你说,咱们这儿不合适种茶。”

“我知道。”崔筠说,她忙活了这么多天,前不久才得出这个结论。

广宁寺的确种了一些茶树,但很少,只供寺院之用。因茶树的栽种环境要求比较高,鲁山县不管是气候还是水土都不合适大面积种植。

崔筠这两日正是在为此事感到挫败,没想到峰回路转,张棹歌给她开拓了一条她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她不知道的是,张棹歌原本想直接拿出活字印刷术,但思考过后,认为活字印刷术并不合适在当下使用。

首先活字印刷术的雕刻工程浩大,因为汉字太多,且同一版面会重覆出现某个字时,需要多备刻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