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要受到处罚——一般是罚款。注1
昭平乡的社日定在半个月后的八月初五,那时候乡民刚收完粟米,又还没种下小麦,正是清闲的时候。
等转帖被送回到社司里正的手上,齐适忽然发现少了崔筠家。
崔筠此前从未参加过昭平乡的社祭,而乡民给下一家转帖又是根据帖子上的名字,这上面没出现崔筠,最后转帖的人家自然而然地将帖子转回到了齐适的手上。
要不是齐适发现遗漏了她,等到了社日,大家都出来祭祀祝贺,唯独没看到她出现,那事情就麻烦了。
不过,社司再怎么样也不该遗漏了崔筠才对。
张棹歌看了眼转帖,在孟甲岁与下一家之间看到了一块很突兀的墨渍。很显然,这里原是有名字的,但被墨渍给遮住了原本的字迹。
社司写名字都是按户等丶资产等来罗列的,孟甲岁的后面明显是崔筠。
“这做法未免太幼稚了。”张棹歌轻嗤。
齐适笑了笑,并不插话。
他也问过孟甲岁,对方理直气壮地说这都是内知办的事,而内知则辩称他在回覆的时候不小心滴了墨上去,但因为事先没有仔细看名单,所以并不清楚那上面是谁,只能按往年的习惯转帖到下一家。
这话忽悠三岁小孩也就算了,齐适又不是傻子。
不过张棹歌和崔筠没有询问这些细节,他便保持缄默。把这些狡辩之言转告给她们,只会令他卷入两家的纠纷之中。
崔筠知道在她新婚日送了贺礼来的孟甲岁为何忽然故态覆萌开始搞这些小动作,想来是崔家拿出的曲辕犁提高了崔家在乡民心目中的地位,动摇了孟家在乡县的地位。
崔筠大方出借和租赁耕牛丶曲辕犁给乡民,又允许乡民效仿曲辕犁的形制来打造新的耕犁,给以种田为生的他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大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比起只会压榨他们,靠暴力胁迫他们的孟甲岁,他们自然更加亲近信赖崔筠。
齐适说:“县里也知道了曲辕犁,托崔七娘子的福,我在县司上直时还受到了佐官们的礼遇。”
县令重视农桑,知道了曲辕犁的存在必然会加以推广,而眼下只有崔筠家和昭平乡使用曲辕犁,县里别的乡想要使用曲辕犁得先去取经,齐适自然就成了他们取经的对象。
崔筠微微一笑:“齐里正客气了,外子改进耕犁是为了满足我的私心,但看到大家都能用上新耕犁,真是皆大欢喜。”
齐适又说:“今年县佐许会来参加社祭,所以我准备在今年的社祭增加献曲辕犁的仪式环节,不知崔七娘子可否出借一具曲辕犁?”
“只是出借用于社祭,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齐适摸了摸鼻尖,神情讪讪:“县佐的意思是……想多借一段时日。”
按照县里那些佐官的意思,这曲辕犁是要带到县里研究的,等各乡都用上了曲辕犁才会归还。
耕犁是农事生产中最重要的农具之一,造价并不低,犁铧所用的铁就得700文钱左右,其馀部件虽然是木制的,但是木材费用,及找木匠打造也得花一两百文钱。
加上耕犁出借后耽误部曲干农活所造成的损失,少说得四千钱。
寻常人家必然是不肯轻易出借的,眼下拥有最多曲辕犁,又有出借条件的人家只有崔家。
要不是肩负县里交给他的任务,齐适是开不了这个口的。
张棹歌说:“齐兄,我知晓县佐给你施压了,你是迫不得已才向我们开这个口,不过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还请你谅解。”
齐适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他对这个答覆仍有些不满意。
张棹歌又说:“这样,这曲辕犁毕竟是我们的人改进了,就这么借给县里,县里必然要走一些弯路。何不让他们从各乡里挑选出一人来参加我们的社祭,等献曲辕犁的仪式结束,再让他们留下来学习如何制造和使用曲辕犁?”
她的态度是——你们这些佐官不能“既要又要”,不付出任何代价就想借走曲辕犁,并当成自己的功劳,往脸上贴金也太不要脸了些。
今日崔筠将曲辕犁借出去了,他日他们会记得崔筠的好吗?
崔筠缺的就是提高声望的机会。
哪怕会让佐官们不高兴,也得先在县里扬名。
齐适看了看崔筠,见她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默认了张棹歌的话,他便明白这也是崔筠的意思。
于是点了点头:“那我再去上直时,便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