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冰释
军队想不依靠朝廷补充军供有两种方法, 要么营田,要么参与经商。
营田又可称之为屯田,是从汉代开始就为供应边防军队军粮而制定的政策, 故而一般只在边境的州府置屯。安史之乱后,京畿丶河南丶荆南与淮南一带也开始屯田, 但受土地限制, 规模并不大,且屯田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军供。
至于以商补军,多年以前, 就已有藩镇在交通要道丶关隘津渡的地方置办邸店丶酒肆, 以营利等。虽然皇帝登基后认为军队是在假公济私,勒令关停邸肆, 但朝廷的军供艰难是有目共睹的,很多藩镇依旧会偷偷经商。
在郑和义等人看来,屯田获利不如经商多,因为他们没有田可屯。经商的话就方便许多了,鲁山县有诸多重要的驿道丶商路和关隘,山南和荆南之地要想到东都洛阳,必会经过鲁阳关, 所以不管是在这里建造邸店, 还是办酒肆,都极为便利。
张棹歌听了他们的话,疑惑地问:“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干,为什么要拉上我呢?”
其实她隐约能猜到为什么,但还是想听听他们的说辞。
仇果摸了摸鼻子, 说:“上回你给我的酒实在是太好喝了,说是琼浆玉液也不为过, 我遍寻汝州的酒肆都买不到,所以想问问你,这酒是哪儿买的?”
张棹歌面不改色地撒谎:“我义兄送的。”
郑和义问:“那可以帮忙为我们搭一搭线吗?”
张棹歌恍然大悟:“你们想打听那酒的来历,然后卖酒?”
郑和义等人颔首,他们是有这打算。
只有仇果主动询问:“张押衙会酿造吗?”
张棹歌眉峰一扬,目光揶揄:“会呀。”
郑和义等人险些坐不住了,他们还以为要到隋州去运酒回来卖,没想到这儿就有一个会酿酒的人!要是仇果不问,张棹歌是不是就不会说了啊?
想到张棹歌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财神,郑和义把那即将说出口的怨嗔之言给咽了回去,他一笑,一张黝黑的脸上挤满了褶子,说:“张棹,大郎啊~我们合作如何?你酿酒,我们来卖。”
张棹歌拒绝:“我没取得酤酒的资格,不敢卖酒。”
“要取得资格有何困难?交给我们便是。”
张棹歌不置可否,只提点:“虽说你们是为了供军而卖酒,却不能自作主张,理应先请示使君。”
虽说她就算拿到了酤酒的资格也不会掺和进去,但哪天他们的事迹败露,被刺史丶节度使追责,她也有可能受到牵连。
她若仍是孤家寡人倒是无所畏惧,怕只怕牵连了崔筠,故而不能明知前方的路上有坑而置之不理。
郑和义他们颇为犹豫,请示了节度使,这事还能成吗?
张棹歌笑了笑,说:“若汝州仍是归河南府镇下,这事自然不成,可汝州如今已归山南道镇下,你们最终听命的人是曹王。曹王为江西观察使时,屯兵于城外,并设立军市。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经商,却可窥见其对军中经商的态度之宽容。你们或许可以试一试。”
郑和义等人眼睛立马放光,丝毫不怀疑张棹歌是否在撒谎坑他们,因为他们这群人里,没有人比张棹歌更熟悉曹王了。
“大郎,我们位卑职低,没办法直接请示曹王,只有你有这能耐,你一定要帮帮我们!”郑和义态度好得只差没提出跟张棹歌结拜了。
张棹歌可没忘记郑和义被孟甲岁收买想坑她的事。
她不吭声,郑和义的脸上便有些尴尬。
另一个副将立马上前说:“张押衙,我知道我们以前对你多有得罪,我们在这儿给你赔个不是。”
仇果也压低了声音说:“与我们合作保证不会让你吃亏,而且此事若成了,这酒税可操作的地方便多了。”
张棹歌心想,跟这群镇兵合作有利有弊,但他们若能把经商这事过了明路,那弊端就少了许多。
她终于点了点头:“我试试,但成与不成还得看你们。”
鉴于没多少军镇敢明目张胆地以商补军,张棹歌没有贸然地跑去请示曹王。她得先找个同盟,并且由对方先实施以商补军的措施,届时再让郑和义“效仿”,既不会引人注目,也容易得到准许。
她的目标嘛,自然是李惠登。
隋州曾遭逢战乱,十室九空,李惠登任刺史后,便一心发展。
不过隋州多山,农业发展必然比不上襄州丶荆州等地势平坦辽阔的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