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小叔结婚
小叔每年春节都回从单位回来,这也是我们几个 孩子特别盼望的事情。
小叔的两个提包,其中一个必定装满了好吃的,什么瓜子花生糖腊肉还有酒。小叔的大提包就像一个百宝箱,想要的总是能在里面变出来。
弟弟涛儿出生的时候是夏天,父亲寄信给小叔,说母亲生了男孩。小叔硬是托人从磨矿带来一大提包婴儿吃的奶粉和我们吃的糖果,里面竟然还有小孩子的衣服,尤其特殊的是一顶瓜皮帽,是给弟弟的。可惜的弟弟太小,还戴不了。
春节回来的小叔习惯性的会把弟弟举得高高的,之后坐下抱在怀里,给弟弟又是吃糖又是吃瓜子,我呢,也像个橡皮泥坐在小叔的另一条腿上,张着嘴要吃的。
1974 年的春节,小叔悄悄给母亲说:“嫂子,给我介绍个对象吧,找个想你这样的女孩子。”
母亲给父亲说:“春旭长大了,想成家了,21 岁也不小了。找一个女孩子,谈个一年半载的,差不多 22 岁就可以结婚了。”
父亲说:“再等等吧,他还是个娃娃 呢,不成熟,啥都不知道。”
母亲说:“你和我结婚的时候不也就 22 岁吗,我看春旭挺懂事的,嘴巴又会说,长得高高大大的,一笑两酒窝,找个对象不是难事。干嘛要我给介绍呢?”
父亲冷笑了一下,说:“这小子,和我比呢,想找个像你这样的媳妇。也在不知道你这样的有啥好的,肩不能挑,背不能磨,在我们农村老家,你这样的压根没人愿意娶。”
母亲生气了:“到现在还说这样的话,我怎么不好了,现在在单位上上班,需要五大三粗的女人吗?那是在农村,我们是在单位,你太看不起人了,你应该滚回农村去种地,找个壮劳力整天给你地里干农活才对。”
父亲一看母亲真的生气了,赶紧把弟弟从母亲怀里接过来:“谁说我要回农村,我才不回去呢,我是拼了命跑出来的,又是拼了命娶的你,怎么可能再回去,再怎么说,你给我生了三个这么可爱漂亮的孩子,都是劳苦功高的女人。”
“你还拼了命娶我?我是宋师傅给包办的婚姻,不是你自愿的,别以为我不知道,我是看在三个孩子的面上跟你过日子的。还别说,你还真不如春旭。”
“我哪不如他,我比他强的太多,没有我,他和春芬能出来吗?”父亲特别得意自己接出了小叔和小姑,而且都把他们的户口迁了出来,他们从农村人变成了城市人。
尽管父亲说小叔年龄太小,没放在心上,母亲却真的操起了心。
小叔在摩托沙拉矿上人缘特别好,工作两年后已经从最开始的运料换到检修上,他的师傅和宋师傅还是好朋友。喜欢小叔的有个上海女知青,可小叔知道这些知青早晚要回上海的。
母亲看上了田家的大姑娘,目前在伊犁巩留县下乡。田家这个大姑娘叫彩玉,圆脸大眼,微胖,温和能干。田家夫妇也是老实本分,对母亲前来提亲,竟然一口答应。彩玉父亲说:“春生两口子是好人,小米能把小叔子小姑子都接出来,说明这个人是非常善良的,以后这个长嫂对彩玉一定错不了。”
未来的小婶当时正好在家探亲,听了这门亲事,立刻不同意了,流着眼泪反抗:“那么小的个子,还是个小胖子,谁要嫁给他。”
小婶对小叔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年前,小叔在母亲家里玩耍的样子。她可不知道小叔现在一米七五,和父亲一样高了。
小婶母亲说:“傻丫头,人家还不能长高呀,那时候十五六岁的小孩子,现在个子好高了,和他哥哥一样高,长得和他哥哥一样。”
为了证明小叔已经长高,小叔专门请假从矿山回来,和彩玉小婶见面,然后带着小婶返回巩留县农场。
小叔此次回来,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父亲,他从矿上调到巴伦台镇上钢铁厂了。
彩玉婶婶自从带着小叔去了一趟农场之后,就名花有主了。这也是聪明的小叔为什么执意送小婶回农场的原因。
国庆节,小叔和小婶结婚了。那时候农场有个规定,结婚的知青,如果配偶的单位同意接收,农场放人。小叔托关系找人,把小婶从农场调到了巴伦台钢铁厂。
这场婚礼,我有记忆。提前一周,我就被送去了小叔那里,小叔把我安排在他的师傅家里,他家的大小子整天背着我跑来跑去,每天都去小叔的新房看几趟。
父亲在家里请木工打了小饭桌和两个木箱子,找拉焦炭的车给帮忙带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