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偷米
又是赶集天,大清早起来,弟弟就没了踪影,他跟着米家的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孩子出去玩了。这个孩子叫向阳娃,土生土长的龙凤镇人,他称呼外婆叫三婆,他的婆和外婆是妯娌,两人关系非常好。
我们回到龙凤镇上,还去了向阳娃婆婆家吃饭,两家来往甚密,两个孙子自然成了好朋友。向阳娃几乎成了外婆的孙子,整天和弟弟一起玩。
大清早的,两个小家夥还没吃早饭,就不见了。
外婆家隔壁是裁缝店,裁缝店隔壁是打米店。
还没做好饭你呢,就听见外面吵闹起来了,一个粗壮的三十多岁的女子要进外婆家,小姨拦在门口。
“偷我的大米,还给我。”女子大声叫嚷,对周围看热闹的人喊:“就是这家人,偷我的大米,看看,这路上掉的米,她家门口门槛上的那么多米,房子里面也是米。还给我。”
弟弟已经在屋子里,被这个高声叫喊的女子吓住了,他是在进门的时候被门槛挡了一下,摔了一跤,胳膊上海摔破了一块皮,两只小手的确还捧着一些米。
外婆赶紧抱着弟弟:“涛儿,不怕,外婆在呢,不怕啊。”
小姨在门口和那个女子理论:“我告诉你,我家不需要偷,我家能买得起,城里的娃娃哪见过这些,不就是觉得好玩,抓起来玩,小孩子不懂这些,好奇而已。”
“那不行,你看看这一路都是撒的米,不知道偷进去多少 呢?进去看看没我家的新米一眼就能认出来。”女子不依不饶,非要进屋看米缸。
“行了,人家家都是在外面上班的人,不差你这点米吃,小娃儿抓几把算个啥,能做一顿饭出来不算了算了。”街上看热闹的人在一边劝解。
“那不行,我丢了那么多米,至少也有一斤米被他们两个娃儿抓走了。不赔,那可不行,我就不走了,我就坐你门口了。”
小姨妈说:“你咋个不说你丢了一箩筐都是我家娃儿抓回来的,一个小娃儿还能抓你一斤米,你太过分了。”
母亲赶紧出去,递给女子一元钱:“是娃娃不对,对不起啊,给你一元钱全当我们买了你一斤米,拿着赶紧继续打米吧。”
女子看是一元钱,拿起就转身离开了。
小姨妈进门就吊着脸说母亲:“四姐,你这样不对的,我在和她理论,那么小的娃儿,那么小的手,怎么能抓一斤米,她就是耍无赖,你真大方,还给她一元钱。”
“幺妹,本来就是涛儿的不对,跑人家箩筐里抓米,这种行为就是小偷行为,别护着了。该收拾他了。”母亲转过身到卧室,外婆抱着弟弟坐在床上。
“妈,你别护着他,涛儿,你下来,你给我说,为啥要去抓人家的米。说清楚,妈妈就不打你,说不清楚骗我,我让爸爸打你。”母亲搬出父亲来吓唬弟弟。弟弟最害怕父亲打他,在我们家,三个孩子都怕父亲。因为他从来是说一不二,特别对我们,几乎没有通融。
这个早上,父亲正好早早的去了市里抓药。
“妈,我说,你别给爸爸讲。”弟弟断断续续的交代和后来向阳娃的交代,我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
大清早,向阳娃和弟弟跑厨房喝水,看到米缸里的大米不多了。向阳娃说:“涛涛,咱们那么多人,天天在三婆家吃饭,会把米吃光的,没有米怎么吃饭?”
弟弟扒在米缸上看了看说:“就是啊,快吃光了,咋办?”
向阳娃说:“我们出去找点回来,隔壁打米店每天都在打米。我们去那。”
两个八岁的小屁孩商量好后就一起出门了。外婆家隔壁的米店已经开门,里面机器轰隆隆的响。
最靠近门口的机器正在往外吐着白色的大米,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接米的是大箩筐,漂亮的大米把箩筐装了一多半。
弟弟说:“大米,我们抓回去放进外婆的米缸里吧。”
向阳娃和弟弟一人抓了一把就往回跑,进了外婆的屋子,笑着跑到厨房,四个小手能抓的大米真的太有限了。
向阳娃说:“咱们下次用手捧,可以多些。”弟弟点头答应。
两个小家夥再次进了打米店,捧了一捧,就往外跑。这捧着很不方便,边跑,米边从手里往下掉。到了外婆家,就听见后面有人喊:“有人偷我的米了,抓小偷了。”向阳娃先进了屋子,弟弟一紧张,门槛处绊倒了,摔倒地上的弟弟,捧米的姿势没变,米还在手里,但几乎一半掉了出来,洒在门外门里和门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