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大刀,在亲兵拼死护卫下,才艰难突出重围。
经此一役,李自成的义军元气大伤,仅剩下一千四五百人,士卒们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六队头目祁总管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片衰败惨状。
曾经热闹的营地如今变得一片死寂,满地都是残垣断壁和烧焦的痕迹。
士兵们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有的已经死去多时,有的还在痛苦地呻吟着。
祁总管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一种深深的绝望感涌上心头。
他感到自己多年来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在这心灰意冷之际,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领着剩下的六百多名部下向敌军将领左光先投降。
而另一边,李自成站在不远处,眼睁睁地看着祁总管带着人离去的背影。
他的心情异常复杂,愤怒与无奈交织在一起。
愤怒的是祁总管竟然如此轻易就放弃了抵抗,背叛了他们共同的理想;
无奈的则是他清楚地知道,经过连番激战,自己这边的力量已经越来越薄弱,面对强大的敌人实在难以抗衡。
然而,尽管形势如此严峻,李自成并没有选择退缩。
他紧紧咬着牙关,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
在他身后,那些忠诚勇敢的将士们也都默默地注视着他,等待着他下达下一步的命令。
“兄弟们!”李自成语气激昂地喊道,“虽然我们暂时遭遇挫折,但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能放弃!跟我一起退入深山,暂避敌人的锋芒,养精蓄锐,以待来日再战!”
说罢,他一马当先,率领着残余的人马朝着深山方向疾驰而去……。
深山之中,荆棘丛生,道路崎岖难行。
李自成和部下在密林中艰难求生,夜宿山林不敢生火,不敢出声,连呼吸都放轻,生怕被官军察觉。
李自成本人更是不敢进窝铺歇息,每至夜晚,便在山林中隐匿身形,警惕危险降临。
洪承畴得知李自成退入深山,误以为他已穷途末路,得意洋洋地夸下海口:“李自成已灭,天下指日可定。”
然而,洪承畴万万没料到,李自成凭借顽强意志,带着残兵败卒在深山密林中与官军周旋。
他深知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尽量避免与大股官军作战,在山林掩护下寻找生存发展机会。
在两年蛰伏时光里,李自成在深山精心选址,建立隐秘营地。
营地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仅有几条隐蔽小道通往外界,便于防守隐蔽。
士卒们砍木为桩,割藤为绳,搭建简易却坚固的营房。
同时,在营地周围设置尖刺陷阱、绊马索等陷阱,安排了望哨日夜值守,防范官军突袭。
李自成深知粮食是军队生存发展的根本,于是带领士卒在山林间开垦荒地。
起初,因缺乏经验,开垦进度迟缓。但他没有气馁,四处寻觅熟悉农事的百姓,虚心求教。
在百姓指导下,士卒们掌握开垦技巧,学会翻耕土地、辨别土壤肥力、适时播种。
他们用简陋工具,一锄一锄翻耕土地,播下从山民处换来的种子,满心期待收获。
除农事外,李自成还组织士卒开展狩猎与采集活动。
山林中野兽众多,士卒们自制弓箭、陷阱,捕获野兔、山鸡、野猪等猎物,解决部分食物问题,锻炼野外生存和协作能力。
同时,采集野果、挖掘草药,野果充饥解渴,草药治疗伤病。
军事训练上,李自成根据山林地形特点,制定独特训练计划。
他深知官军擅长平原作战,义军要取胜,必须发挥山林作战优势。
于是带领士卒在山林中进行攀爬、跳跃、潜伏等高强度训练,提升在复杂地形中的行动能力和敏捷性。
他还传授士卒利用树木、山石作掩护,进行伏击与突袭,让士卒学会在山林中灵活运用战术。
武器装备改良也是重点。李自成召集军中能工巧匠,共同研究打造适合山林作战的武器。
工匠们利用山中木材、石头、铁矿等资源,制作轻便锋利的短刀、便于投掷的飞石索、射程较远的竹弩。
这些武器改良,大大提升了义军战斗力。
为提升士卒战术素养和军事理论水平,李自成时常召集众人,围坐一起讲述作战经验与兵法策略。
他结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