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口中低喃而出,每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条鲜活的生命,一段并肩作战的回忆。
写到“陈大勇”时,他手中的笔重重一顿,墨汁晕染开来,在洁白的纸上晕开一朵凄美的墨花。
陈大勇,那个总是咧着嘴傻笑的年轻人,那个在他危难之际奋不顾身替他挡箭的兄弟……
泪水再也抑制不住,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纸上,与墨迹交融。
他伏案痛哭,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哭声在寂静的军营中回荡,如同一曲悲怆的挽歌。
突然,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挣扎。
他想起出征前,韩重言曾私下找到他,提议改变行军路线,避开阜阳水域。
当时他一心求胜,急于建功立业,否决了韩重言的建议,坚持走水路,这才导致了这场惨烈的损失。
如今,韩重言长眠地下,他却独活于世,这让他如何面对韩重言的在天之灵?
悔恨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让他痛不欲生。
他狠狠地捶打着自己的胸口,仿佛这样就能减轻心中的痛苦。
此时,帐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诸葛亮掀帘而入,手中提着一盏灯笼,昏黄的光晕照亮了他俊秀的面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将灯笼放在桌上,看着伏案痛哭的赵子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子龙,你还在为韩将军的事介怀吗?”他的声音低沉而柔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赵子龙猛地抬起头,眼眶通红,泪痕斑驳。
“军师……”他哽咽着,却说不出话来。
诸葛亮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不必太过自责。”
赵子龙却一把抓住诸葛亮的手,力道之大,让诸葛亮微微吃痛。
“不,军师,你不知道……”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激动的情绪,“如果……如果我当初听了重言的话……”
诸葛亮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赵子龙颓然地松开手,眼神空洞,声音沙哑,“我……我无法释怀……”
“是我害死了他,是我害死了他们所有人!”赵子龙的声音带着颤抖,痛苦几乎要将他吞噬。
诸葛亮看着他,眼中复杂的情绪翻涌,有担忧,有心疼,还有一丝他自己也难以名状的……
情愫。
他伸出手,想要再次安慰赵子龙,却又在半空中停住,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子龙,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已经尽力了。” 诸葛亮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看着赵子龙痛苦的模样,心中如同针扎一般难受。
他一直知道自己对赵子龙的情感不同于旁人,但这份情感究竟是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是欣赏?
是敬佩?
还是……
诸葛亮垂下眼帘,遮住了眼底翻涌的情绪。
他想起第一次见到赵子龙时,那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在战场上如同天神下凡,无人能挡。
从那时起,赵子龙的身影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后来,他们并肩作战,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这份情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浓烈而复杂。
而此刻,看着赵子龙痛苦自责的模样,诸葛亮心中那份隐秘的情感更加汹涌澎湃。
他多想告诉赵子龙,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他愿意与他共同承担这份痛苦。
可是,他不能,他不敢。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空间,李太白的灵魂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飞速地穿过一片混沌。
他迷茫地环顾四周,却什么也看不清。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韩重言。
韩重言静静地站在那里,背对着他,身形消瘦,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