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级别再次提升。额外的警卫被部署在关键位置,所有人员出入都要经过多重检查。甚至连送餐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有特殊通行证。
三天的准备时间转瞬即逝。
5月4日凌晨,一支由十五辆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悄然驶离京城,向秘密基地进发。车队中除了评估团成员,还包括大量安保人员和技术支援团队。
……
秘密基地外围,十几辆军用卡车依次停下。
车门打开,一群神情严肃的人走下车,大多数人穿着朴素的中山装或军装,还有几位穿着北极熊式样西装的学者。
基地门口,李长生和赵刚已经等候多时。
\"欢迎各位专家前来指导工作。\"赵刚上前迎接,声音恭敬而坚定。
评估团团长,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老者,微微点头。他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物理学的科学家,曾在欧洲留学多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赵局长,我们此行的任务很明确——实事求是地评估''曙光一号''的真实性能。\"老者的声音平静但透着威严,\"希望你们能够配合。\"
\"当然,我们全力配合。\"赵刚做了个请的手势,\"这位是项目总工程师,李长生同志。\"
李长生向前一步,与评估团成员一一握手。他注意到,大多数专家脸上都带着掩饰不住的怀疑甚至轻视。
\"年轻人,\"一位穿着苏式西装的中年学者盯着李长生,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听说你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你在集成电路领域有什么研究背景?\"
李长生平静回应:\"我在国内完成学业,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子工程和材料学。\"
\"国内?\"那人露出不屑的神色,\"那就是说,你没有在先进国家学习过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