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近,轻摇折扇,温文尔雅地开口:“诸位同窗,今日听闻一事,着实令人愤慨。”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见众人皆投来好奇的目光,才继续说道:“听闻那赈灾款项,本是救命稻草,却被人暗中挪用,致使灾民流离失所。而那幕后黑手,竟妄图一手遮天,逃脱罪责。”说到此处,她故意皱起眉头,眼中满是惋惜与痛心,仿若这受灾的百姓就是她的亲人一般,那真情流露让周围的学子们都不禁动容。
学子们一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追问详情。林婉清见火候已到,便将二皇子的罪行委婉透露,却又点到为止,仿若只是无心提及。学子们皆是热血青年,听闻此事,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真相发声。“这等恶徒,绝不能让他逍遥法外!”“我等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丑恶行径!”学子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那激昂的情绪仿若能点燃这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在书院中,一位名叫苏文轩的年轻学子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说道:“学姐所言极是,这赈灾关乎万千百姓生死,岂容奸人作祟!我愿与学姐一同,将此事告知更多同窗,让大家都明辨是非。”他言辞恳切,眼神中透着坚定,周围的学子们纷纷响应,一时间,群情激奋。
林婉清心中不禁暗自欢喜起来,那喜悦之情犹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一般绚烂夺目。只见她面带微笑,向着周围的众人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并言辞恳切地致谢道:“多谢诸位同窗今日能够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若是此次真能为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讨回一个公道,那么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这世间的大功臣啊!”说罢,她轻轻地从怀中取出了一叠精心准备好的诗词文稿,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上。
这些文稿上所书写的文字不仅用词精妙绝伦,而且字里行间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和玄机。林婉清稍作停顿后,轻声解释道:“这里面有些诗句隐晦地提及到了二皇子他犯下的种种罪行,但需要大家仔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深意。希望通过这些文稿,可以让各位同窗对事情的真相有更为深入透彻的了解。”
话音刚落,众多学子便迫不及待地围拢过来,争相传阅起这些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文稿来。一时间,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学子们时而低声议论,时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声。就在这传阅之间,二皇子曾经所做过的那些恶事丑行,也如同春风吹过田野般迅速地在人群之中悄然传播开来……
接着,林婉清又来到热闹非凡的茶楼。茶楼里,三教九流汇聚,正是消息传播最快之地。她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香茗,慢悠悠地品茶,耳朵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不一会儿,旁边桌上的几个商人开始谈论起朝堂之事。林婉清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侧身加入谈话:“几位掌柜,依我看,这朝堂上的事儿,关乎咱百姓的生计啊。那赈灾款若被挪用,受苦的可是咱平头百姓。”她边说边轻轻敲打着折扇,目光诚挚地,那眼神中的关切仿若能温暖这寒冷的冬日。
商人们纷纷点头称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林婉清趁机将二皇子的罪行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引得众人怒从心头起,大骂那黑心之人。“这挨千刀的,拿咱老百姓的救命钱去享乐,真该千刀万剐!”“咱交税养着他们,可不是让他们干这缺德事儿的!”众人的愤怒如同汹涌的潮水,一发不可收拾。
茶楼里的一位老掌柜,阅历颇丰,他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咱百姓的日子本就艰难,全指望朝廷赈灾救命,如今却出了这等事,真不知往后的日子咋过哟。”周围人纷纷附和,叹气声、咒骂声交织一片。
林婉清见状,轻声安抚道:“各位掌柜莫要太过忧心,如今已有正义之士在追查此事,定能还大家一个公道。”说罢,她又巧妙地透露一些萧逸尘为百姓奔波、查找真相的事迹,让众人知晓萧逸尘的努力与付出。
就这样,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播开来,从一个人的口中传到另一个人的耳中,再由另一个人传递给更多的人。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关于二皇子种种恶行的传闻便传遍了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
街头巷尾,百姓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而话题无一不是围绕着二皇子的累累罪行展开。他们义愤填膺,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只见那位卖菜的阿婆双手紧紧握着自己的菜篮子,一边用力地挥舞着,一边气愤难平地高声喊道:“那二皇子简直就是个大坏蛋!咱们这些穷苦人家的日子本就过得十分艰难,每日里起早贪黑只为能挣得几个铜板养家糊口。可如今呢?他竟然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