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许久,他才渐渐缓过神来,壮着胆子,用颤抖的双手撑地,缓缓站起身。他的双腿依旧抖个不停,但心中那股强烈的好奇心与正义感,还是驱使他再次靠近那口散发着死亡气息的棺材。
他每走一步,都感觉像是踩在棉花上,绵软无力,恐惧如影随形。好不容易挪到棺材旁,他微微颤抖着探头望去,只见里面躺着一具早已腐烂的尸体。尸体的皮肉大半已经腐坏,露出森然白骨,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刘育麟强忍着不适,目光落在尸体手中,那里紧紧握着一封书信。
他颤抖着伸出手,试图从尸体手中取出书信。那尸体的手指僵硬如铁,死死攥着信件,刘育麟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书信抽出。他的手脏污不堪,还沾着腐肉的碎末,可他此刻全然顾不上这些,借着手中那盏在风中摇曳、随时可能熄灭的灯笼发出的微弱光线,展开了书信。
书信的纸张因年代久远,脆弱泛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化为齑粉。刘育麟小心翼翼地看着上面的内容,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愈发凝重,震惊与愤怒在心中交织翻涌。
原来,多年前,白傅有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他一心为民,刚正不阿,在任期间,致力于整顿吏治、打击权贵的不法行为,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触犯了当地权贵的利益。那些权贵们平日里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在这位官员的打压下,再也无法肆意妄为。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罗织罪名,诬陷这位官员贪污受贿、徇私枉法。
在那个官官相护的黑暗时代,清正廉洁的官员势单力薄,根本无法与庞大的权贵集团抗衡。尽管他据理力争,却还是被屈打成招,含冤入狱。在狱中,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最终,他被秘密处死,尸体被随意丢弃在这官衙的禁地之中,无人问津。
他的冤魂不散,心中的怨念与不甘让他一直徘徊在这官衙。那些夜里莫名的动静、窗棂上的神秘身影、卷宗上的血字警告,还有禁地中传出的诡异哭声,都是他的冤魂在作祟。他的目的,就是要引起新任官员的注意,让他们为自己洗刷冤屈。
刘育麟看完书信,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初到白傅时,同僚们的异样神色、老吏的神秘警告,原来这一切背后都隐藏着如此惊天的秘密。他又想到自己这段时间被那些诡异事件吓得胆战心惊,此刻才明白,那是一位含冤的忠魂在向他求助。
刘育麟紧握着书信,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为这位官员讨回公道,否则这恐怖的事情将永远不会结束,而白傅的百姓也将继续生活在权贵的欺压之下。他深知,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那些权贵们在白傅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扳倒他们谈何容易。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脑海中浮现出那位清廉官员含冤而死的惨状,还有百姓们被压迫时的痛苦神情,这些都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刘育麟小心翼翼地将书信收好,转身离开了禁地。回到自己的住处,他坐在桌前,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要想为这位官员翻案,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而这些证据,很可能掌握在那些权贵手中,他们必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止自己调查。
他决定先从那位官员的旧部和亲友入手,或许他们能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第二天,刘育麟便开始四处打听那位官员的消息。他乔装打扮成一个普通百姓,穿梭在白傅的大街小巷,与百姓们交谈。他发现,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百姓们对那位官员的事迹依旧记忆犹新,言语中充满了怀念和敬佩。
经过一番努力,刘育麟终于找到了那位官员的一位旧部。这位旧部如今已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见到刘育麟时,眼中满是警惕。刘育麟表明来意后,老人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大人,您还是不要管这件事了,那些权贵们心狠手辣,他们的势力太大了,您斗不过他们的。”刘育麟坚定地说:“老人家,我知道此事艰难,但我身为朝廷官员,若是连这一点正义都不能伸张,又有何颜面面对百姓?我一定要为这位大人讨回公道。”
老人被刘育麟的决心所打动,他长叹一声,说道:“既然大人心意已决,那我就把我知道的都告诉您。当年,大人被诬陷时,曾偷偷写下一份证据,藏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或许这份证据能帮您翻案。”刘育麟听后,心中大喜,连忙问道:“老人家,那证据藏在哪里?”老人说:“具体的位置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里,大人曾在那里与我秘密会面,他当时神色慌张,似乎在躲避什么,我猜测证据应该就藏在那里。”
刘育麟谢过老人,立刻准备前往城外的破庙寻找证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