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210章 明年规划(二合一)

第210章 明年规划(二合一)

特别是现在的大汉,高喊的口号可是反清复汉,而大汉治下的许多百姓,却依旧还在用着伪清的乾隆年号。

因为实在没办法,汉王府没有确定年号,总不能不让百姓用乾隆年号,那你让他们怎么种地?

这可是两百多年前,可还没有现在应用的公历,就算公历后来全面推广了,农历也还是没有被取缔,反而是与公历合并相互合并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春节,年年时间都不相同,农历和公历是存在年份时间差的,西方人解决掉旧历的办法简单粗暴,他们直接强行以教皇名义下令,把中间差的十天给取消了。

嗯,取消了,还成功上了历史书,因为实在太荒唐了,一个命令就把十天给取消了,真把自己当神的代言人了。

顾景说道:“大王,年号拟定这是大事,若不确定年号,则我大汉终究还是名不正,言不顺。就连百姓也会认为我大汉还是反贼,而用着伪清鞑虏的年号,认为伪清鞑虏才是正统。”

确定年号,这本来就是礼部提出来,同样也是礼部的职责所在。

顾景身为礼部尚书,又是内阁重臣,这时不过是再度强调一番拟定年号的政治正确性和紧迫性。

确定了这事的政治正确,内阁的其他人才开始陆续发言。

刘骏说道:“年号拟定宜早不宜迟,最好在明年开春前确定下来。如此,赶到明年开春,正好可以通电全湖广,用正式的改元纪年,来确立我大汉的正统,还能与之前驳斥拒绝伪清鞑虏的议和相关联,向天下人宣示我大汉要反清复汉的决心!”

王若愚补充道:“年号确定下来,百姓就能知道,他们都是我大汉的子民,而非什么从贼的乱民,这很重要!”

……

内阁众人如此轮流发言。

经过简单讨论过后,确定年号的拟定,宜早不宜迟,最好明年开春就正式确定下来,也能赶上大汉改元,还能赶上明年的恩科,好让考生学子们都能感受到大汉的天威。

确定年号拟定时间,接下来就是年号具体该怎么拟了?

聂宇拿出那部礼部呈递的奏章,里面写满了t多个草拟的年号,还有年号背后隐含的政治寓意。

武德:大汉武德充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元兴:大汉自此开始兴盛。

永兴:大汉永兴。

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建兴:建制兴国。

建武:这是光武帝刘秀的年号。

天玺:天授汉王玉玺,这是天命。

元玺:……

……

……

……

年号用的很杂,有很新的年号,也有很复古的年号,还有迎合聂宇这汉王的夸张年号。

比较离谱的,聂宇甚至还看到了“宣统”,政治寓意简单粗暴,宣示大汉的正统。二捌墈书网 勉沸岳独

说的没什么毛病,但被聂宇直接忽略,既觉得膈应,还有太不吉利了。

宣统三岁登基,六岁退位,这什么勾八年号?

聂宇看完整本奏章上面拟定的十多个年号,总觉得都差了些意思,想了想问道:“这年号非得用两个字吗?能不能用恢复中华为年号?”

听到这话,别说顾景这礼部尚书了,另外几位内阁大臣都有些发懵。不是,恢复中华为年号?

还有没有文化?

顾景反应过来,连忙说道:“大王,年号虽然不拘泥于二字,但四字年号早在宋时就已经逐渐弃用,所以这恢复中华的年号实在是……”

说得很委婉,潜台词就是这年号太直白了,也太没有文化涵养了,说出去怕是真得被天下人笑话。

聂宇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坚持,再看奏章上的十多个年号,反复思忖筛选半天说道:“恢复中华不能用,那就叫兴华吧!取复兴华夏,驱逐鞑虏为义,明年开春定为兴华元年,正好兴华二字简单,百姓看田到也很好记。”

“大王英明!”

内阁众人听罢连忙拱手。

顾景有些无奈,礼部拟定了几天,特意根据大汉的实际情况,甚至迎合大汉的当前局势,还有汉王自己的喜好,弄了十几个年号,结果愣是一个都没被采纳。

要说文臣拟定年号,皇帝一般都不会拒绝,最多就是字形上稍微修改一二,体现新帝登基的权威。

这全部否决,自己取一个年号,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罕见了,同样也让礼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