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他只听懂了前面的分田官、村长和镇长,分田官就是汉人官府要派来帮他们分田,帮他们建立农民公会,给他们做主的,村长就是各察的首领,镇长就是几个寨子的首领,那县官是个什么玩意儿?
总不能是让他们做县令吧?
他们可是土苗,不是汉人,也能做县令?
孟敞很快回复了田正清的疑惑:“不是县令,但可以做县丞,观政一段时间,县令卸职或者升官,就可以接任县令,相当于一个县的副县令。”
还真是县令啊?
田正清一脸惊诧,饶是他这个主张跟汉军和谈的土苗首领,都有些不太自信了,这汉军说的似乎有些太好听了。
孟敞说道:“我知道田首领的疑惑是什么,这个答案我应该已经最开始就回答过田首领了。汉王对于各族百姓都是一视同仁,既然一视同仁,那土苗做县令与汉人做县令,有何不一样的?”
其实还是不样的.因为土苗终归是土苗,不管在认字书写上面,还是对汉学的理解程度上,肯定都不如一般的汉人学子,考试根本不可能考的过汉人考生。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汉王给开了这个口子。要是真有土苗学子能全面汉化,与汉人无异,还学习刻苦努力,那要做官也不是不可能。
田正清没想到这一层,或者说他没想过汉王会在这里给他们土苗挖个坑。
允许土苗和汉人一样的读书当官,但读的都是汉人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学的也都是汉家学问。那久而久之,土苗也将不复存在,只有顶着上苗身份的汉人了。
这都是阳谋,包括后续的镇长任命,一开始的镇长允许土苗自己选举,这些镇长肯定都是各寨的首领。
到了这些镇长任期到了,再有新镇长上台,那肯定有所变化,会更倾向于汉化程度更高的土苗百姓。
大汉不可能一直让这些土苗长期自由选举,这对大汉统治同化土苗不利,对土苗百姓自己也不利。
因为时间长了,镇长肯定变成土苗首领的世袭罔替,必须要大汉来强制干涉任命。而且任命的镇长还是土苗,不是让一个外地来的汉人管他们土苗,这还不会激起土苗底层的反抗。
田正清沉思片刻,说道:“孟知州既然都这么说了,那么我们土苗就信了汉王了,但我们土苗这里也有个条件。”
孟敞连忙抬手:“田首领可以尽管提,我一定转奏汉王。”
田正清笑道:“汉王的王妃娘娘都可以是奴隶出身,那我们土苗也想与汉王结个亲戚。”
“……”
孟敞人都愣住了,过了片刻才回过神来,有些尴尬问道:“田首领刚刚说什么?”
田正清说:“我们土苗想跟汉王结亲,我们会选出最美丽的幺妹儿嫁给汉王。到时候我们土苗与汉王就是一家人了,那所有土寨也都不用我来劝说,他们自己就会服从归附汉王的。”
孟敞听到这里,已经大概明白了田正清的意思。
他还是太年轻了,居然因为对方那爽朗的开场白和表现,真把对面当成淳朴的土苗汉子了。
能打下来州城,还能做到众多土苗首领的田正清,怎么可能真是个爽朗淳朴汉子?
孟敞有些骑虎难下,前面夸下海口说自己会上奏汉王,现在对方把条件说了,他不上奏那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他的功劳也没了。
反复思量片刻,孟敞下定了决心,上奏就上奏,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汉王总是要纳妃的,这纳一个土苗妃子,就能获得无数土苗的拥戴,完全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至于汉王喜不喜欢?
大王,为了大汉的社稷安定,只能先麻烦您牺牲一下了!
而且,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前明的皇帝不就纳过不少外族妃子进后宫,什么朝鲜、越南、瑶族的都有,弘治皇帝据传就是瑶女生下来的,所以大明的皇帝才从弘治开始突然变白了。
孟敞拱手:“田首领的意思,本知州已经明白,一定为田首领尽快上奏汉王!”
田正清也笑道:“那挺好,就麻烦孟知州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