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步兵方阵踏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如同移动的钢铁城墙,碾压着一切残余的抵抗。火油箭不时射向神社和附近的茅屋,点燃新的火头。
战斗结束的出奇的快,在日落前,喧嚣之声便逐渐停歇。
卑弥呼的头颅,被关羽一刀斩下,诡异高帽的掉落在血污之中。
所有参与抵抗的武士和祭司,无一幸免。
那座被视为神圣的神社,在烈焰中轰然倒塌,连同里面供奉的无数诡异神像和“神器”,一同化为灰烬。
那些被他们当作人牲的奴隶,大多也死于混战,少数幸存者被汉军冷漠地驱赶到一边,他们眼神空洞,如同行尸走肉。
环顾西周,山谷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和焦糊味。
夕阳的余晖洒下,给这片人间地狱镀上一层诡异的金红。
邪马台王庭的覆灭,标志着倭岛中最强抵抗力量的终结。
而接下来的数月,便是冷酷的“清乡”与“绝苗”行动。
王潜坐镇己成废墟的邪马台山谷,发号施令。
张飞、关羽等将领分率精兵,如同梳篦般,开始扫荡本州、西国、九州全境。
王潜的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凡邪马台王族、附属大名的家族、掌握神权的祭司阶层、知名的武士头目,一经发现,无论老幼妇孺,格杀勿论,其头颅也被筑成京观,立于各交通要道。
所有记录倭人历史、神话、文字的竹简、木牍、帛书,被集中焚毁,一应神社、祭坛被彻底捣毁,神像砸碎,任何传播旧有信仰的行为,被视为谋逆,立杀无赦。
幸存下来的倭人,如底层渔民、农民等,也被集中管理,由随军道士和粗通倭语的汉吏,强行灌输简化版的《太平清领书》教义和基础汉话。
任何在公开场合使用倭语者,或私下教授倭语者,一律斩杀。
李儒也依照王潜的命令,派出大量人手,按图索骥,开始重点搜寻金银矿脉,很快便在佐渡岛发现了储量惊人的金矿(佐渡金山),在石见地区(石见银山)发现了大型银矿。
而那些幸存的倭人,则成为了最好的矿工。
在大军占领倭岛的次年,朝廷也随即颁布了《徙民实倭州令》,以优厚土地为诱饵,开始大量招募国内无地农民、流民,跨海东迁,以填充倭岛空旷的土地。
在汉帝国铁与火的意志下,倭岛上层统治结构、精神信仰核心、甚至语言传承,全都被汉军在物理上进行了彻底的摧毁。
其名,也正式被改为“倭州”,成为大汉帝国在东海之上的新行省。
建宁十二年的冬季,王潜站在新建的“镇倭城”,原邪马台王庭附近城头上,眺望着远方波涛汹涌的大海。
凛冽的海风带着咸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血气。
在他身后,是正在崛起的汉式城池轮廓和远处矿山上奴隶们的号子声。
“倭人己灭,终是不枉此生了!”
王潜喃喃自语,声音在海风中飘散,“该去见识见识,更广阔的新世界了。”
王潜转过身,对侍立一旁的传令官沉声道:“传令大汉商行,即刻组织探索船队,配备最好船只、最有经验的舵工水手、足够的补给和武器。
同时允许民间自发组织探索队,告诉他们,凡发现新陆者,皆可封侯!!”
不过月余的时间,王潜的这道命令,便传回了大汉,并瞬间点燃了无数冒险者与探索者的雄心壮志。
沿海的诸多船坞,再次陷入了日夜不歇的忙碌当中。
一艘艘满载淡水、食物的福船纷纷离开了港湾,冲向波涛无尽的大海。
船上的水手和探险者们,无边无际的蔚蓝,眼中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帝国荣光的向往。
船队如同无数片树叶,义无反顾地驶向了深蓝。
帝国的海权之翼,在倭岛的焦土与尸骸之上,开始向更加深邃的远方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