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黄柏、胖大海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作用。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等症状。该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疗效显着,且安全性较高。
5.2 临床研究案例
5.2.1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将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板蓝根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治疗组患者的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板蓝根颗粒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5.2.2 治疗慢性咽炎
有研究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患者100例,并与咽炎片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咽炎片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蓝芩口服液治疗组在改善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蓝芩口服液在治疗慢性咽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六、栽培技术
6.1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土地,耕深25 - 30厘米,结合深耕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 - 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然后耙细整平,做成宽1.2 - 1.5米的高畦,畦沟宽30 - 40厘米,畦高15 - 20厘米,以利于排水和田间管理。
6.2 繁殖方法
菘蓝主要采用种子繁殖。播种时间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前,将种子用30 - 40c温水浸泡4 - 6小时,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播种方法有条播和撒播两种,条播按行距20 - 25厘米开沟,沟深1.5 - 2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镇压;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用扫帚轻轻拍打,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再覆土1 - 1.5厘米。播种量每亩为2 - 3公斤。
6.3 田间管理
6.3.1 间苗与定苗
当幼苗长至3 - 5厘米高时,进行间苗,间去弱苗、病苗和过密苗。当幼苗长至8 - 10厘米高时,按株距10 - 15厘米进行定苗。
6.3.2 中耕除草
在幼苗期和生长前期,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根系。一般每隔10 - 15天进行一次中耕除草。
6.3.3 施肥
在定苗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 - 15公斤,以促进幼苗生长。在叶片旺盛生长期,每亩追施复合肥20 - 25公斤,以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在生长后期,可适当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提高叶片的质量和产量。
6.3.4 浇水与排水
菘蓝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涝。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以免引起根部腐烂。
6.4 病虫害防治
6.4.1 病害
菘蓝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根腐病、黑斑病等。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绿色病斑,后逐渐变为黄色至褐色,病斑背面有白色霉状物。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 10天喷一次,连续喷2 - 3次。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根部出现褐色病斑,后逐渐腐烂,植株地上部分枯萎死亡。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连作;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灌药量为200 - 300毫升。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灰白色,上生黑色霉状物。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 10天喷一次,连续喷2 - 3次。
6.4.2 虫害
菘蓝常见的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等。菜青虫主要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防治方法: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阿维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