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加速血液凝固。有体外实验表明,白芨多糖可显着缩短凝血时间,作用机制与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相关因子有关 。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白芨多糖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与沉积,从而加速伤口愈合。动物实验显示,使用白芨多糖处理伤口后,愈合速度加快,愈合质量提高 。此外,白芨多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
3.2 联苄类
联苄类化合物是白芨的重要化学成分之一。目前已从白芨中分离出多种联苄类化合物,如3,3'-二羟基 - 2,2'-二甲氧基联苄、3,3',5 - 三羟基 - 2,2'-二甲氧基联苄等 。这些联苄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发现,白芨联苄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病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抗菌机制与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干扰代谢过程和抑制细胞壁合成有关 。在抗炎方面,联苄类化合物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通过抑制核因子 - kb(nf - kb)信号通路激活,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 a(tnf - a)、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等炎症介质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联苄类化合物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3.3 菲类
菲类化合物也是白芨的重要成分。白芨中含有白芨菲、白芨醇等多种菲类化合物 。这些菲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生物活性,在医药领域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 。在抗肿瘤方面,研究表明白芨中的某些菲类化合物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例如,白芨菲可使肿瘤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dna合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还能激活caspase - 3等凋亡相关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在抗菌和抗炎方面,菲类化合物与联苄类化合物作用机制相似,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
3.4 其他成分
除上述主要成分外,白芨还含有挥发油、甾醇、生物碱等成分 。挥发油中含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具有独特气味和生物活性,可能在白芨的化学生态防御和传粉吸引等方面发挥作用 。甾醇类成分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意义重大 。生物碱类成分在白芨中含量相对较低,但其生理活性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白芨丰富的化学成分赋予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深入研究这些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白芨的药理作用机制,开发更多基于白芨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
四、药理作用
4.1 止血作用
止血是白芨最为突出的药理作用之一,在传统医学和现代临床中应用广泛。白芨的止血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
白芨多糖在止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血液凝固,一方面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Ⅻ、Ⅺ等,启动凝血瀑布反应,加速凝血酶生成 ;另一方面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增强血小板止血功能。血小板在损伤部位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是止血重要环节,白芨多糖通过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激活血小板内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
此外,白芨多糖还有物理性止血作用。与创面接触后,迅速形成粘性保护膜,机械性堵塞破损血管,阻止血液流失,为凝血过程创造稳定环境,利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发挥作用 。
临床研究证实白芨止血效果良好。在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常见出血性疾病治疗中,使用白芨粉或提取物局部止血,能迅速有效止血,且不易复发 。在外科手术中,白芨作为止血材料优势明显,不仅能快速止血,还能减少术后出血和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
4.2 抗菌作用
白芨具有显着抗菌活性,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在感染性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白芨中的联苄类、菲类等化学成分是抗菌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这些成分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联苄类化合物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影响细菌正常代谢和生存 ;同时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和核酸代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