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想要保住他的性命,谈何容易啊!现今这种局势之下,为师若是贸然开口求情,只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令你师兄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落得个必死无疑的下场啊!”徐光启满脸忧虑之色,长长地叹息一声,语气之中满是无奈和悲怆。搜索本文首发: 拉小书网 laxsw.com
见徐光启如此悲观消极,张好古心中亦是一紧,连忙出言宽慰道:“老师切莫过于忧心,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或许我们尚未寻得良策,但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坚持不懈,定能想到万全之法救回师兄性命。”
师徒二人交谈了足足有一个多时辰之久,其间话语不断,时而激烈争论,时而轻声低语。徐光启看着面前的张好古,只见他面色愈发苍白,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于是,徐光启缓缓起身说道:“致远啊,为师看你身体如此虚弱,今日便先到这里吧,我这就回去了,你可要好生调养身子,莫要劳累过度。”
就在徐光启刚站直身子准备离去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好古突然抬起头来,用略带沙哑却又十分坚定的声音对徐光启说道:“老师,学生还有一言相托。烦请您转告师兄,无论如何,万万不可再替那贼子说半句好话!至于‘抚’之一字,更是休要再提起!否则,必将酿成大祸啊!”
徐光启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应道:“好,老夫定会将你的话转达给你师兄。放心吧,此事为师自会妥善处理。”说完,徐光启深深地看了一眼张好古,然后转身迈步离开了房间。
徐光启话音刚落,便缓缓转过身去,伸出那双略显苍老且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推开了面前那扇厚重的门。随着门缝逐渐扩大,一束明亮而温暖的光线瞬间穿透黑暗,直直地照射在了徐光启的身躯之上。
站在不远处的张好古静静地凝视着光影之中的老师,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只见徐光启身形消瘦,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他吹倒;满头银丝如雪般洁白,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原本挺直的脊背也已变得佝偻,岁月的重压似乎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堪重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身影,至今仍在不辞辛劳地为他的弟子们四处奔波,为大明王朝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最后的力量,努力散发着余热。
那束照耀在徐光启身上的光芒,犹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将他映衬得无比高大和伟岸。他,作为大明一朝的全能科学家,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卓越的建树,对天文现象的研究更是深入透彻,其在农业、水利以及军事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此刻身处光中的老师看上去如此瘦小,但他的形象却在张好古的眼中愈发显得崇高和伟大。
张好古深知,眼前的这位老师不仅仅是个人,更像是大明王朝的一道希望之光。这道光穿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历经数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依然熠熠生辉,照亮了无数后人前行的道路。它就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指引着人们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与进步。或许,在遥远的未来,当人们回首这段历史时,徐光启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将会永远被铭记,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老师未曾亲自站在讲台上向自己传授知识,但那些珍贵的、凝聚着他一生心血与智慧的成书手稿却毫无保留地交到了自己手中。若这还称不上倾囊相授,那究竟怎样才算呢?望着老师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视线尽头的身影,张好古只觉得心头一阵酸楚,泪水不受控制地盈满了眼眶。
那些真正心怀国家、心系百姓之人,无疑是最值得人们敬仰与尊崇的。他们宛如夜空中璀璨闪耀的繁星,默默散发着光芒;和那轮高悬天际的红日,以其炽热与光明驱散黑暗、温暖世间万物;更如同那一弯温柔皎洁的明月,静静地洒下银辉,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正是这些伟大人物们的存在,才共同编织出了大明王朝这段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传奇篇章!
张好古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历经数千年岁月沉淀下来的璀璨文明完整地传承下去,绝不允许有任何宵小之徒前来破坏这份宝贵的传承!他深知,传承并非仅仅是简单地保存和延续,而是要让其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叶小鸾亲自送徐光启来到了大门之外。她静静地站在原地,目光紧紧追随着那辆渐行渐远的马车,直到它消失在了视线尽头,再也看不见一丝影子。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