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消息,快说快说!”李国助催促道。
“三月十九,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告天誓师,宣读讨明檄文,正式起兵反明。”
说到这里,颜思齐冷笑一声,
“那厮居然在檄文里说,与咱大明结有七大恨!”
“真不愧是野猪皮,脸皮那是比野猪皮只厚不薄啊。”
“咱大明这两百多年不知有多少人被建奴掳掠为奴,多少人被他们害的家破人亡,”
“若要罗织仇恨,咱大明与建奴何止有七大恨,七十大恨都嫌不够呢!”
“一报还一报,成化犁廷还不是他们自找的,凭什么恨咱大明?”
你都被矿税监逼得杀了人,逃亡到海外多年了,都是天朝弃民了,还这么心系大明?
怪不得临死前能说出“本期创建功业,扬中国声名”的话来。
就冲这一点,我也一定要保住你的性命,帮你实现这一腔抱负和凌云壮志!
嗯……今年的三月十九,就是西历的4月13日,跟历史记载的时间完全一致。
看来到现在为止,我做的这些事对历史的影响还是几近于无呀……
想到这里,李国助淡淡地道:
“看结果吧,打得过人家,多少仇恨都能报,打不过人家,便只能由着人家报仇了。”
“就算无冤无仇,打不过人家,还不是由着人家随便欺负咱大明的百姓?”
“努尔哈赤现在还知道找由头,就说明他现在对于能不能战胜大明,心里还没底。”
颜思齐深以为然地嗯了一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突然问道:
“诶,贤侄,那你觉得的,这一仗咱大明能赢吗?”
“这我哪能说的清呀,我又不是神仙。”
李国助明明知道结果,就是不能明说,只好如此搪塞道,
“咱们这些凡人,只能祈求神仙保佑咱大明能赢了。”
“可是……”
颜思齐迟疑了一下,终究还是说道,
“若是大明赢了,咱们这边快速增长人口的希望,岂不是就要破灭了。”
“无所谓,人口少,增长慢,无非就是迟些年再建立城邦罢了。”
李国助淡然地说道,
“至于对咱们开发南海边地的进度虽然也有影响,但还不算严重。”
“最重要的是,对咱们赚钱的影响最轻。”
“其实要想去占领和开发西边沿海一带,咱们只要有五千人也勉强够用。”
说到这里,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
“诶对了,你是怎么得知这个消息的?”
“消息是李德夫妇从朝鲜咸镜道传过来的。”
颜思齐答道,顿了顿又补充道,
“我们是三天前收到的消息。”
“呵呵,倒是把这茬给忘了。”
李国助略显惊喜地道,
“当初只想着往朝鲜派人可以为接引辽东难民做准备,”
“还能设法为我们的纺织厂、枪炮厂、蒸汽机厂提供原材料。”
“倒是没想起来,还有打探辽东局势的作用。”
“是啊,考虑到自身安危,朝鲜对明金战局肯定是十分关注的。”
“李德他们在朝鲜肯定是不愁得不到辽东局势的情报。”
颜思齐深以为然地说到这里,却突然话锋一转,
“不过他们能不能发挥接引辽东难民的作用,还得看明金之战的胜负。”
“若是大明胜了,李德和黄昭在这方面可就要白忙活了。”
他们不会白忙活的,大明必败无疑。
不过能不能接引到足够的辽民,可不仅仅是大明败了就行,还得看他们的本事。
毕竟辽民开始往朝鲜逃亡的时间,是1621年,离毛文龙开镇东江还有一年。
1621年,他们应该能比较容易地接引到当年绝大部分逃亡朝鲜的辽民。
但等到毛文龙开镇东江以后,可就不一定了。
能不能从毛文龙手里抢来足够的人,就得看他们的本事了……
想到这里,李国助问道:“李德他们的近况如何?”
“他们都还不错,多少都有进展了。”
颜思齐颇为欣喜地说道,
“李德和赵贞雅在豆满江沿岸的会宁、庆源、钟城等几个边境互市附近都建了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