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霜期短不说,光照也足,”
“原以为能让它们把根扎得深些、长得瓷实些,哪知竟还不如永乐大帝湾……”
徐光启看着他的背影,拿起案上一块刚采的济州黏土,在指间捻碎了:
“你看重这的气候是对的,只是作物各有性子,强扭不得。”
“不过这岛的好处,不止在气候温和。”
他走到李国助身边,声音里带着几分过来人的笃定,
“我这几日在三邑转,倒瞧出几样能成气候的东西。”
李国助转过身,眉峰还蹙着,却多了些盼头:“先生说说看。”
“先说最易上手的。”
徐光启屈起手指,
“济州邑城南那些荒坡,种麻最合宜。”
“苎麻、大麻都行,耐旱,不用费心思管,收了纤维能织布,种子能榨油。”
“朝鲜本土缺这个,运去汉城,比运粮食金贵。”
他顿了顿,又道,
“还有蓝草,你该知道,染布离不得靛蓝,这岛上海风潮气重,蓝草长得旺。”
“我在观音寺后墙见了几丛野生的,比北方的肥实,收了叶子就能发酵提蓝,稳赚不赔。”
李国助的眉头松了些:“这些倒是稳妥,只是……”
“只是不如糖金贵?”
徐光启笑了,
“那再说说能换真金白银的。”
他指向窗外的海岸线,
“你瞧这海,济州邑的滩涂,晒盐最是方便。”
“日光足,风又大,筑几道盐田,引海水进来,不出十日就能收白盐。”
“朝鲜的官盐又苦又糙,你这盐雪白,运去庆尚道、全罗道,两班们怕是要抢着要。”
他又想起一事,补充道:
“还有汉拿山脚下的柑橘,我尝了个落地的,酸甜带劲。”
“这岛的气候,别处比不了,若用心侍弄,结的果子定比朝鲜本土的好。”
“做成蜜饯,装在瓷罐里运去日本,那些武士怕是要当宝贝。”
李国助的指尖在窗台上轻轻划着,心里的失落渐渐被这些具体的盘算取代。
他想起永明城初建时,也是靠着土豆、玉米一点点站稳脚跟,
或许济州岛的路,本就不在甜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