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惊城剑雪 > 第一百四十九章 芒山大典(13)之白衣骨结葬此山

第一百四十九章 芒山大典(13)之白衣骨结葬此山

元始一剑”始终隐而不出,然而众人却不奇怪,因为习武之人都明白极招暗藏才是真的极招!

叶郎雪缓缓回剑入鞘,面色无变,躬身说:“陛下。”

“没想到,他已炼到至刚至柔,刚柔如意的境界。”秦夜惊异了片刻,忽然爆喝一声,“秦言,把这狂徒的尸首带下去!”

“是”只看秦言从暗处飞身闪出,一把便将身上的袍子罩下,接着手上一旋,袍子就将纪羽宗的尸首卷了起来,连渗入地砖的血迹也被吸进了袍子中,被他拖往后殿。此时巨殿整洁空旷,正如一切都没发生一般。

“陛下,贼子俱已伏法。”秦夜躬身道。

“叶盟主辛苦。”陈煜语气淡然,似乎早有准备,“槐荣,继续念!”

“是,”槐公公手捧圣旨刚要念,却看第一行字就有些哑口,原来这圣旨上第一个被恩赐的人就是裴鸿儒,仁宗本要封他儿子裴溪庄为“平阿君”结果没想到中途生变,他只能直接略过,又高声念道:“郢曲史原,忠心炽真,素有善行,特赐封为郢曲郡丞,禄两千担,赐紫玉环龙佩,仪同三品。”

史原快步奔出,老泪纵横,“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万岁!”

“内廷参事李度,忠贯日月,文武兼全,夙兴夜寐数十年,累有功勋,实乃群臣之楷模,朝廷之砥柱。特敕封为中书令。”

众人听到此处,即有讶然之色,也有了然之思。中书令乃是陛下的口舌心腹,既能呈封奏秘,也可领旨监军,职位紧要,却空悬多年。前任中书令乃是李淮李继安,可是在扶幽宫之乱中为了替陈煜争取逃往皇陵的时间,便龙袍加身,李代桃僵,最后死在聂云煞刀下。至于李淮当初为何深夜在宫中,作为陈煜的替身赴死是自愿请缨还是被逼无奈,无论朝堂之内还是坊间早已争得不可开交,只是无人敢摆在台面。唯有一人例外,正是李淮义子李道秋。

中书令李淮出身清贫,出仕青云后也不改朴素本性,故而在民间和言官之内都风评极佳。他一生只有一任妻子,便是相识于微末的糟糠之妻魏氏,可是魏氏因为苦命出身,导致身弱体寒,前后几个胎儿都没能保住,一直力劝丈夫收妾纳小以续香火,可是李淮生性固执,无论魏氏在世还是过世,都始终如一,终身不纳妾死后不续弦,只管埋头山海般的邸报奏章,活脱脱一个顽固老书生。

或许是因为自己就是寒窗苦读改变了世代耕种的宿命,朝堂之外的李淮,唯一喜好便是开馆讲学,不问出身来历,不看贫富贵贱,人人平等,皆可入馆。分文不取的“李中书讲学”一时传为长安佳话。后来就陆续有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不过大多都是富家子弟想尽办法侵占名额,只为了攀附权贵以做登云之梯,然而这些娇贵公子在李淮枯燥严苛的戒尺之下哪里忍受的住,如此暑热苦寒,散散聚聚,最后只留下一个江姓渔贩的孩子作为随身书童。

后来江姓鱼贩顽疾缠身,临终之前命儿子改名易姓,随了“李”氏,即有了后世依靠,也弥补了李淮膝下无子的隐憾,那江姓孩子正是今日之李度。至于后来的义子李道秋,便是魏氏族妹过继过去的孩子了,若论时间排位次,李道秋还在李度之后。只是李度终身只有弟子之名,而李道秋却有义子之亲。

李淮生性清寡,既不结党,也不围朋。故而他的死,说大也大,毕竟身有中书令之重衔,垂涎者众;说小也小,因为除了李度和李道秋之外,几乎无人在意。只是没想到,李淮死后,这两人却有截然相反的做法,李度似乎重新走了一遍李淮中规中矩的老路,寒窗苦读,赴京应试,金榜题名,然后一步步青云直上……而李道秋却是脱离了长安,拜入归云洞,做了江湖剑客。

这些年来,在李道秋心里,认定李淮之死,乃是仁宗所威迫,绝非自愿!故而才有了暗杀白诺城,甚至妄图与黄易君合作想要拿下神盟盟主之位以做复仇依仗等种种大事。

李家这些事,不仅司神雨和叶郎雪知道,就连长安大多数官员士族也都略知一二。故而,听见仁宗封李度为中书令,都感觉格外诧异,但是一想想这些年仁宗对李度以内廷参事之名替王监军的依仗和信任,又觉得非他不可。就像似乎陛下刻意留缺中书令之位多年,就是为了等他一样,转念再一想,莫非这便是冥冥中所谓的天意,所谓子承父业,毕竟义子是子,弟子也是子吧?

众人心中暗自猜测,莫非当年李淮真是因为截获聂云煞要夜袭长安的密报,才深夜入宫觐见?莫非当年李淮真是为了陛下一线生机,才自告奋勇,做了那李代桃僵的赴死勇士?莫非……这些年李道秋和大家在李淮这件事上都误会了这位大周第三十九代君王?否则,怎能让隐仇之徒常伴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