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惊城剑雪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和既定 周天一柱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和既定 周天一柱

,臣建请陛下重设‘奉节堂’,专责协议军武粮草等诸事。”

此言一出,几人尽皆色变,尤其是周元弼,脸色更是难堪,那模样像是被人扇了一巴掌还要苦苦隐忍一般。

“奉节堂?是白玉太初宫内的那个奉节堂?”陈煜问。

“正是,陛下。”殷泗徐徐道来,“臣通晓大周国历。记得那时大周刚立国之时,天下看似初定,但是内患外攘不绝,太宗陛下便在总管民政的中书府之外设立了专门的议兵之所,统领天下兵马军武、粮草征调等诸事,取‘缜密忠勇,舍身奉节’八字为精义,是为‘奉节堂’,位置就在白玉太初宫内。当时奉节堂与中书府并称‘二府’,因为太初宫在大正殿之东,中书府在西,便被称为东西二府,本朝立国之初的二府制由此而生。当时天下只十数年而定,得以由乱转治,做到山林无巨匪,边域无强寇,奉节堂可谓功不可没。其后两任先帝,也都沿用奉节堂制,只是天下安定太平之后,至灵帝时有臣工忧虑奉节堂职权过大,便上书请旨削撤,奉节堂由此而裁。”

陈煜只嗯了一声,却没有明示是否纳建。他看了看周元弼尽量掩饰的难堪神色,又看向了李度,“李卿家,你意如何?”

这时李度拱手道:“殷大夫博古通今,所言也句句切中机要,无不在理,实在叫人佩服。不过陛下既然开金口命臣等直言不讳,微臣就说点与几位大人不一样的,触怒龙颜之处,还请陛下赎罪。”

话到此处,他先顿片刻,察言观色之后见陈煜无意打断,便继续道:“西北幽州,长陵公手握雄兵,虽然陛下刚刚降职恩待,但是事怕万一。万一萧氏水军与冯将军打得难分难舍之时,李易突然出兵犯境,如此内外夹击,恐怕有险。微臣幼时便听过一句话,急政之险犹在暴政之上。如今局势,微臣认为当用一个‘拖’字为宜。天下人尽皆知,萧山景膝下无子,只有一女,此女乖张骄横,不擅权谋韬略,全无统领气概。萧山景遍寻名师调教多年也难成气候,料想日后当不足为虑。而李长陵,更是无儿无女,虽有义子数名,但是毕竟不是骨血亲人,如今他年俞五旬,又体弱身疾,只要我们拖得够久,日后李长陵一归天,幽州之患便迎刃而解。至于萧氏之患,自古女子不能主事,拖到萧山景一死,届时陛下只需再分封几个将军侯爷,让他们自己先内乱起来,等他们互相厮杀耗尽,民心不附,陛下只需派一支王师登岛,大局弹指可定。所以,微臣以为,此时不宜耗军力、动刀兵,中原九州当以屯粮练兵、安稳养民为上。至于萧李二人,可以安抚和离间并行,只要萧李二人不会里应外合,陛下就坐享天时,静待时变。”

几人思量李度的拖长拼久之计,也都暗自称赞。

纵观当今大世,虽然中原有九州之博广,但是却内患未除。一道把已经入口的美食再封赏出去的旨意到底能不能约束得了兵强马壮的李易的野心还未可知。蜀州刘太守虽然主动请辞,但是毕竟树大根深,旧部犹存,仓促之间谢时海能否培植亲信全面接管也在未定之天。巴州裴鸿儒虽然都猜测是被冤枉的,但是毕竟还未查清,整个巴州短时间政务上必然乱做一团……

桩桩件件,其实都不能说眼前这位君王已经做好了一场大战的十足准备。而反观将心岛上萧山景,却截然不同。可以说将心岛贰佰年之繁华,萧氏数代之隐忍筹谋,尽造极于萧山景之世。再者就李长陵而言,若双方开战,他必然坐山观虎斗,若一旦杀神军不能快速取胜,战事胶着延绵,或是露出疲态,难免他不会铤而走险。到时腹背受敌,胜负委实难料。

其实几人都知道,李度只说了半句话,急政与暴政有时并无二致,这是上半句。下半句是:若征伐有功,一举扫除数代先帝遗留之隐患,自成千古一帝,或许甚至可与宗灵殿的几位齐名;反之,若兵败而归,那便是耗尽国力,本就黯然的大周王气或许便轰然散尽,六百年大周亡之不远矣!

虽然都心如明镜,但是几人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因为李度没有算好一个东西,那便是时间。面前的陛下已经年近古稀,无论比起李易或是萧山景都年长许多,甚至说一句天年将尽也不为过,即便这真是一条最稳妥的妙计,也绝不是仁宗皇帝可以等到的。

就在两天前,景成帝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大业皇帝,改元本就不易,“大业”二字对于一个已近古稀的帝王来说,是更不容易做的决定。这个称号的背后是他在名留青史和亡国之君这二者之间反复斟酌后任然决定放手一搏的决心!

这是大周天子、一代君王如磐石般的最坚定的决心。所以其实今日这旧宫夜谈,并不是真的要征求他们意见,是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