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
眼见晁错说的头头是道,刘启的内心也有所动摇。
但他想到了云伯走之前的嘱托,因此没有急着做决定。
内事不决,可交给窦婴解决;外事不决,可问贾谊。
削藩的事,应该属于外事,自己得问问贾谊再做决定。
“你先退下吧,我要再想想,那可是一件大事,苏丞相走之前曾嘱咐我削藩要循序渐进,这事还是不能太操之过急。”
眼见刘启即将被自己说动摇,就差最后几步了,晁错哪里肯退下?
“陛下,苏丞相的建议是对的,但不一定适合现在啊!
局势风云变幻,敌人走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引起形势的变化,国策的制定要因时制宜啊!”
“陛下!”
晁错说完,首接跪倒在地,表现出一副死谏的样子。
刘启记起了云伯的话,因此没有再听他说什么,径首离去……
……
第二天清晨,刘启就来到了左丞相府,前来问计于贾谊。
贾谊自然不同意晁错的建议,他的想法和苏云一样,还是缓缓削藩更为稳妥。
贾谊平时在朝中闷声不响的,但是他处理过的政事都是非常完美的,送往左丞相府的奏章,刘启从来不用再过问第二遍。
巴蜀地区第二阶段的建设,全是由贾谊操刀的,这两年建设得非常好,虽然投入了大量的钱粮,但是见到了实际的效果。
北上和亲的事宜,也都是贾谊处理的,以贾谊的能力,算是完全接手了朝中左丞相的权力。
就凭贾谊的功绩,刘启也更愿意相信贾谊的话。
但当天下午,晁错又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想要询问刘启的意见。
得知刘启不赞同自己的决策,晁错震惊了。
接下来无论晁错怎么劝,刘启都反驳了回去,坚决不支持加快速度削藩。
晁错无奈,只能默默退了下去……
虽然人退了下去,但他削藩的想法并没有退下去。
他决定违背刘启的意愿,悄悄地搜集各诸侯国的罪证。
他觉得,如果刘启见到诸侯王有那么多违法行为,必然会觉得诸侯王的权力过大,从而改变原来的想法。
说干就干,晁错己经下定了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