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了。
刘彻高兴坏了,“孙儿心中己经有答案了,多谢皇祖母成全!”
刘彻说完,便一路小跑离开了东宫。
——————————————
刘彻虽然没首接带过兵,但是对军队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两军交战很难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窦漪房故意加重了朝廷二字,就是不想刘彻运用朝廷的军队去解决此事。
这是对刘彻的一场考验,如果刘彻能够不借助朝廷的军队而平定此事,那就说明他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窦漪房之后会安心地将兵权交给他。
不调用朝廷首接的军队,那就只能调动地方上的军队了。
从其他地方调兵肯定是不划算的,最好调兵的地方肯定是临近东瓯国的会稽郡。
会稽郡是曾经吴国的领土,军队的作战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会稽是一个大郡,军队的数量也不少,足够对付这次的闽越了。
确定了可调的军队,接下来就该确定调动这支军队的主帅了。
刘彻选来选去,实在没选到合适的人选。
虽然朝中有很多名将,像郅都、程不识、李广等等,但他们都不适合做此次出兵的主帅。
倒不是说他们的用兵能力不够,而是东瓯和闽越两国的国力实在太弱,完全用不到他们这几位太强的将军。
这一仗的敌人实力很弱,随便派一个人去就可以解决了,刘彻肯定要派自己的心腹,给自己的心腹积累一下作战经验和在军中的威望。
将朝中的官员都虑了一遍,刘彻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刘彻走着走着,忽然想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卫青。
他是卫子夫的弟弟,只是一个骑奴的身份,在朝中根本没有任何势力,要把他培养起来,完全适合做自己的心腹。
而且刘彻对卫青的印象还不错,觉得这个人适合做一个将军。
想到这儿,刘彻决定亲自去一趟长青侯府,去看一看卫青的具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