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祖宗家法来束缚他,让他无法施展拳脚。
“太后教训的是。” 载淳表面恭敬,心中却在飞速盘算着对策。
“只是儿臣以为,祖宗家法虽好,但也需与时俱进。就如同管理国家,如同管理一家大型作坊。
若只墨守成规,不思变革,最终只会落得个作坊倒闭,国家衰败的下场。”
“作坊?”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显然没听懂这个新奇的词语。吏部尚书李鸿藻却微微皱眉,似乎在思索这番话的深意。
“不错,作坊。” 载淳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一家作坊,若想盈利,便需开源节流,提高效率。这开源,就如同发展工商业,增加国家收入;这节流,便是杜绝贪腐,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提高效率,便是简化政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这番话,对于习惯了传统思维的大臣们来说,无疑是石破天惊。
他们虽然不明白 “作坊”“效率” 这些词的具体含义,但却隐约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
李鸿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似乎在这位年轻皇帝身上看到了潜力,以及改变大清现状的希望。
冗长的早朝终于结束,载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养心殿,只觉得身心俱疲。
他刚想躺下休息,却听到一个小太监尖细的声音:“皇上,太后懿旨,宣您前往慈宁宫。” 载淳心中一沉,慈禧突然召见,不知是何用意。
“摆驾,慈宁宫。”
他强打起精神,换上一身干净的龙袍。
慈宁宫,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