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宫殿
而此时,周教育官员匆匆赶来,脸上带着一丝担忧,“皇上……”
周教育官员神情焦急,“皇上,臣得到消息,韩礼部尚书正在暗中串联官员,意图再次阻挠科举改制!”载淳面色平静,眼神深邃,“朕知道了。”他胸有成竹,早已预料到守旧派的反应。
载淳并没有直接与韩礼部尚书等人正面冲突,而是选择了一条迂回的道路。
他召集了一些平日里保持中立的官员,与他们促膝长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述科举改制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影响。
他以现代知识为基础,结合大清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新制度的优势。
这些中立官员原本还在犹豫观望,但在听了载淳的分析后,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
他们明白了,科举改制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为了大清的未来,是为了天下苍生。
一位官员激动地说道:“皇上深谋远虑,臣等佩服!臣愿全力支持科举改制!”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
这一幕让躲在暗处观察的韩礼部尚书等人惊慌失措。
他们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想到载淳竟然如此巧妙地化解了他们的攻势。
韩礼部尚书的脸色铁青,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感到一阵无力,仿佛自已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
后宫中,富察氏得知此事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紧紧地握着手中的佛珠,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她知道,载淳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金銮殿上,载淳宣布了在部分地区试行新科举制度的决定。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殿内回荡。
支持改革的官员们欢呼雀跃,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大清的未来。
载淳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富察氏站在远处,看着载淳的身影,
然而,载淳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深知,改革之路充满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他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眉头紧锁,凝视着远方。
新科举制度试点推行开始后,他密切关注着进展,不敢有丝毫懈怠。
富察氏站在他身旁,
“皇上,”富察氏轻轻地唤了一声,“您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载淳转过身,握住富察氏的手,”他顿了顿,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传周教育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