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若你敢有一丝欺骗,我定不会轻饶。”
贯胸国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连忙说道:“一定,一定!只要能解决我们贯胸国的问题,让我们的族人能够回家,让国家恢复往日的生机,我一定全力配合,绝无二话。”
齐乐点了点头,开始在脑海中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知道,想要让贯胸国人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并且找回灵枢仙山,必须先找到那神秘的神明,弄清楚他的目的和意图。可这神明究竟在哪里,又该如何找到他,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我们先回茶舍,我需要查阅一些古籍,看看有没有关于那神明以及灵枢仙山的记载。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齐乐说道。
贯胸国人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跟着齐乐和夕,在山海经那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下,他们回到了那位于沪市一隅的“苦”字小店。
回到茶舍后,齐乐立刻行动起来,开始仔细地翻阅起那些古老而珍贵的书籍,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每一页纸张都在他的指尖轻轻滑过,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夕则在一旁静静地陪着贯胸国人,目光警惕,防止他有什么不轨的举动。
……
在老人那看似荒谬至极的命令颁布之后,华夏大地仿佛瞬间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中心,陷入了混乱与动荡的漩涡之中。特别是那道关于将无法进行有效修炼的平民集中管理的决策,宛如一颗威力巨大的核弹,在华夏的每一寸土地上爆炸开来,激起了层层惊涛骇浪,引发了民众间强烈且复杂的反应。
最初,这一消息如同无形的风,迅速地在华夏的各个角落蔓延开来。人们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在宁静乡村的小院里,亦或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都热烈地讨论着这一令人震惊的决定。多数人对此感到满心的困惑与深深的不安,他们绞尽脑汁,也无法参透国家为何要在此时下达这样的举措。然而,即便质疑声此起彼伏,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坚定地选择相信国家,他们坚信华夏的领导者们做出如此决策,必定有着难以言表的苦衷和深远的考量。
在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如沪市、蜀地等地,“愿意派”逐渐形成。这一派别的成员大多是辛勤工作的普通工人、默默耕耘的教师以及兢兢业业的公务员。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给予的关怀与庇护。在他们心中,国家就像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始终守护着他们。因此,他们认为这次的集中管理或许是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那些缺乏修炼能力的人,让他们在即将来临的未知危机中,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和周全的庇护。
“这么多年来,国家一直都在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这次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有重要原因的。我们应该相信国家,积极配合,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位在工厂里辛苦劳作多年的中年工人,在社区组织的讨论会上,神情坚定地说道。他的话语如同平静湖面上的涟漪,在众人心中扩散开来,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同,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安排。
然而,与“愿意派”针锋相对的“不愿派”也迅速崛起。这一派别中,包含了众多小商贩、自由职业者以及一些追求自由生活的年轻人。他们早已习惯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对于被集中管理的限制深感不满,认为这是对他们自由权利的严重侵犯。
“我们又不是罪犯,凭什么要把我们像犯人一样关起来集中管理?这简直就是对我们人权的践踏,我们坚决反对!”一位年轻气盛的小商贩,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涨红了脸,愤怒地大声呼喊着。他的声音充满了不满和反抗的情绪,如同导火索一般,点燃了周围一些人心中的怒火,大家纷纷围拢过来,附和着他的观点,现场气氛变得异常激动。
随着“愿意派”和“不愿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华夏境内的局势变得愈发紧张。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两派之间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愿意派”指责“不愿派”不爱国,缺乏对国家的信任和理解;而“不愿派”则反唇相讥,批判“愿意派”盲目服从,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激烈的争吵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空气都点燃。
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局势下,一些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趁机浑水摸鱼,兴风作浪。他们打着反对集中管理的幌子,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进行着打砸抢烧等恶劣的犯罪活动。商店的玻璃被砸碎,货物被洗劫一空;街道上浓烟滚滚,一片狼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