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儒培训中心一路高歌猛进,教学口碑与日俱增,生源如潮水般涌来,正向着更高峰冲刺的时候,命运却陡然来了个急转弯 —— 位于五道口的那座充满欢声笑语、承载无数温馨回忆的小院,竟然毫无征兆地面临着拆迁的命运。这还不算完,与之相伴多年,在街角默默为邻里提供便利的洗衣店,也同样未能逃过此劫。
一时间,平静的生活被搅得波澜四起。那小院,春日里繁花似锦,院中的海棠花如粉色云霞,引得蜜蜂嗡嗡忙碌,鸿雁总在花下晾晒衣物,衣物沾染花香,孩子们穿着满是春的气息;夏日夜晚,一家人围坐葡萄架下,月光透过枝叶洒下细碎银光,边品尝清甜葡萄,边谈天说地,笑声惊飞栖息的鸟儿;秋日金黄,银杏叶落,孩子在落叶中嬉戏,鸿雁将洗净的床单晾在绳上,随风轻摆,似秋的旗帜;冬日雪落,鸿儒扫出小道,洗衣店蒸汽腾腾,暖了路人身心。如今却要与它告别,任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洗衣店呢,从早到晚,洗衣机嗡嗡作响,衣架上挂满洗净衣物,邻里进进出出,谈论着家长里短,交换着生活琐碎,它是社区的温暖一角,承载着大家的日常所需,如今也即将消逝。
消息传开,邻里间也炸开了锅。隔壁的张奶奶颤颤巍巍地走来,拉着鸿雁的手,眼眶泛红:“闺女啊,这小院说拆就拆,往后咱还能像从前那样,串串门、唠唠嗑不?我这心里空落落的。” 对门的李大叔重重地叹了口气:“这洗衣店没了,以后洗衣服可就没这么方便咯,关键是少了个大伙聚聚的地儿。” 还有年轻的小吴,刚搬来不久,也满是惋惜:“我还想着跟鸿儒叔多学学教育孩子的经验呢,这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言语间尽是不舍与无奈。
面对这般突如其来的双重变故,全家人的心情沉重得如同铅块。大家强忍着内心的不舍与焦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齐聚一堂,不得不坐下来,共同商讨应对这棘手难题的策略。拆迁方给出了看似清晰明了的两种选择:其一是接受一笔丰厚得让人咋舌的补偿款,那数字足以改变许多家庭的经济版图;其二则是接受崭新的楼房,开启全新的居住篇章。
鸿儒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思索着。他深知这个决定关乎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小家庭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先把几个已经结婚成家的孩子们召集起来,一同商议此事。
当鸿儒缓缓开口,提出自己倾向于接受补偿款,并计划将这笔钱合理地分给孩子们时,秋盈第一个轻轻点头,表示没有任何意见。回想起过往,秋盈心中泛起一丝酸涩,几个孩子小时候,由于精力有限,她难免在照顾上有所疏忽,甚至还出现过偏爱。那时孩子年龄相近,她又时常被生活的琐碎和育儿的压力裹挟,焦虑如影随形。在几个孩子中,静儿最为懂事,家里的活儿总是抢着干,可即便如此,犯错时挨打却也最多。但岁月流转,静儿始终怀着一颗孝顺之心,默默为家庭付出,从未有过怨言。
两个儿子身着笔挺军装,坐姿挺拔,他们互相对视一眼,沉稳地点头。身为军人,他们长期扎根部队,单位早已贴心地分配了住房,平日里生活起居无忧,在额外的房子需求并不是那么急切。况且,他们内心深处一直怀揣着对父母的感恩与对兄弟姐妹的关爱,想着若是能有一笔资金助力父母安享晚年,或帮扶兄弟姐妹,也是尽了为人子女、手足的本分。
大女儿作为一名备受尊敬的大学教师,所在学校为教职工精心打造了舒适宜人的宿舍楼,居住条件颇为优越,住房问题早已迎刃而解。她轻轻推了推眼镜,微笑着说:“爸,您就放心吧,我这儿不缺房子住,您看怎么安排对咱家最好就行。”
二女儿则与身旁的爱人 —— 那位在画坛颇有建树、作品屡屡获奖的画家,轻轻交换了一个眼神。夫妻二人凭借出众才华与多年打拼,收入颇为可观,经济状况相对稳定。她拉着鸿儒的手,亲昵地说:“爸,我们也支持您的决定,这钱您分配就好,咱们一家人齐心,不会因为拆迁款闹矛盾。” 鸿儒欣慰地看着懂事的儿女们,眼中闪着感动的泪花。
在繁华都市的喧嚣声中,五道口那片曾经热闹非凡的区域迎来了大规模的房屋拆迁工程。然而,位于宋庄的那个宁静小院却幸运地未受到这股浪潮的冲击,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与此同时,培训中心那些自建的房屋或许也难逃被拆迁的命运。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向足智多谋的鸿儒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展开了全新的规划,试图在这场变革中寻找到新的机遇与发展方向。
鸿儒清了清嗓子,目光坚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