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 第135章 君臣对

第135章 君臣对

” 林如海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隆兴帝的神色,见隆兴帝听得入神,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对、对、对,如海你这话说得好。” 隆兴帝此时没了方才的疑怨,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他转头坐到林如海对面,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林如海,迫不及待地问道,“可你所说的无奈之举又是何意?”

“陛下,辽东如按计划开垦千里良田,所产粮食当然足以供给北方,抑平粮价,收拢流民,轻徭薄赋。” 林如海依旧恭谨,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看了看隆兴帝的反应,才继续说道,“可有一点,对于南北百姓而言却是大大的不利。”

隆兴帝满眼疑惑,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 “川” 字,专心听林如海下面的话。

“本朝如前明一样,征收赋税是按银折算的。天下粮食数量大增,带来的必定是粮价低,而银价贵,那么对于百姓的负担就会增大,对于江南百姓而言感受或许不算明显,可对于缺银的北方必将是一场风波。

,!

换而言之,开发辽东,对于天下、本朝、江南都算是好事,可唯独对于北方百姓是一件弊端。” 林如海一边说着,一边仔细观察隆兴帝的神色。见隆兴帝若有所思,他又进一步解释道,“陛下,您知道,此次粮乱中,北方弃粮改棉之后的棉价是多少吗?”

隆兴帝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好奇。

“每石 4 两。” 林如海一字一顿地说道。

“4 两!” 隆兴帝的惊呼,引得亭外的戴权忍不住转头看过来。

“是的,陛下。今年北地棉价平均在每石三两以上,保定府一带棉价甚至到了每石 4 两,而往年的棉价多在每石二两以下。” 林如海自从从妻子贾敏口中得知勋贵内部准备做棉纺生意,就对棉价做了关注。他微微挺直了身子,继续说道,“今年九月下粮价开始走低,就在于同时期不仅新粮预备上市,更在于进入 10 月后,棉花丰收的同时,高棉价给百姓带来了高收益。

这种收益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百姓手中的银钱数量增加了。

如果不是今年江南的粮食供应出现短缺,那么今年北方的粮价或许会比前年还更低,出现战时粮价低于非战时粮价的奇观。”

隆兴帝陷入沉思,他眉头紧锁,双手托着下巴,眼神中满是忧虑。良久之后,他缓缓吐出一语:“依你所言,勋贵们原本改种棉花是有利于粮价平稳,甚至走低的?”

“微臣以为引导粮价走低不是他们的本意。” 林如海立马避开此话的不利,他微微低下头,语气谦卑地说道,“亭林先生讲,人各有其私,各有其利。

勋贵们,特别是元从系的人,此时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开发辽东对于他们而言是有利的,但辽东之利还未到手,他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辽东开发带来的弊端,也就是手中土地的贬值,准确说是土地上种植粮食必然会带来的亏损。

改种棉花只是他们的逐利避害之心在引导。”

隆兴帝已经听懂了,他缓缓站起身,在亭内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也就是说,改种棉花是有利于天下大势的,人各得其利而避其害?”

“微臣认为至少目前来看,是有利于天下的。” 林如海也一同站了起来,他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特别是湖广双季稻推广带来的成功,所带来的江南粮价走低,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既然双季稻在湖广是可以种植的,那么在整个南方也应当是可以的,那么本朝在未来十年所面对的必然会是天下粮食数量的不断增加,远远超出我们原先的估计。

我们所需担忧的根本不是辽东开发的效果能不能满足预期,而是天下粮食供给增加所带来的银钱贵!

原本所预计的轻徭薄赋,很可能无法实现不说,还会进一步带来天下百姓负担的加重。”

林如海话一说完,亭中陷入死寂。隆兴帝从最初对文武朝臣的愤怒到疑惑关心林如海的话,到此时已经完全是寒霜满面。不知是这凛冽的风儿,纷飞的雪儿,还是林如海的话儿,让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

这一次的沉默比刚才长了不知多久,林如海等来的只有一句:“林卿此虑可曾与虞公讲过?”

“未有,不过今日殿中微臣串联诸公所言以及我的观察所得,生出此忧来,尚未有他人得知。” 林如海此话是真心,他给隆兴帝解释的过程中思考串联的更多,以至于生出此想,等完全说完,他也是一顿震惊。

“林卿此番思虑,叫我胆寒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