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坐的,都是顾黄颜王四家的后学,也是多年的熟人了。我们都知道,自天佑末年以来后实学世艰,理学虽未开新论,但相争之势愈盛,为求两派争论之果,才有今日之行事。
新政虽然利国利民,可与我们而言是贪短缓病的毒药,迟早是要死的。可我等还是做了,就是为了在转圜之中寻求良策。眼下如海此稿正是我等梦寐以求之事,广采各家之思,成今日之果。
夫民生有欲,性本乎私。盖人怀其私则志有所营,志营则百工竞作,由是荆襄之稻、松江之布乃得充溢阡陌。然《易》称";继善成性";,孟轲言";孩提知爱";,此天理之昭昭者。人丁既蕃,货殖之需日广,虽禹甸尧封亦难尽给。
三代以降,以金玉为币,然山泽之出有穷,而桑麻之殖无涯。逮承平既久,户口倍蓰,观乎湖广岁获两稔,粟帛之积倍于往昔,而泉布之数不加,遂致斗米三钱之异。此正梨洲先生所谓";银力竭而赋税如故";之弊也。然禹贡九州,舟车辐辏,周行海宇,铜钱笨重实难致远,故虽知金银非善,犹不得不权用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若闾阎操钱,官府索银,折色之时胥吏为奸,此亭林《钱粮论》所痛陈";火耗三倍";之害也。今制辽钞,非若元明虚抵,实因江南机杼昼夜不息,两湖仓廪岁增万斛,以生民之膏泽为钞本,通四方之有无,解细民折兑之苦。昔人云";粟生金死";,今以百谷之实立楮币之信,虽曰新法,亦循天理之自然也。”李嵇说着就忍不住念起林如海文稿中的内容,“此话立足人之性善、性私、天地自然之理,可叫理学门人失语了,这还不够,更好地在下面:
楮币之要义,在立生民之实,合天地之德。昔梨洲先生论";钱法";云:";钱之为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故发钞必以仓廪之粟、机杼之帛为根本。宜效《周官》泉府遗制,于两淮置盐仓,湖广立米廒,江南设织造库,使楮币百缗可易白粲十石,此亭林所谓";以实填虚";之道,方能杜前朝宝钞废纸之弊。
夫钞法之行,必贯输纳贸迁二途。考《明夷待访录》言";钱税一致";,今宜令州县赋税全收楮币,罢火耗折色之弊。市井交易,仿洪武";户口食盐法";,以盐引为凭许商贾兑钞,使童子持券可籴米,老妪怀楮能易布,则泉货周流若血脉矣。
至若维系钞信,当参黄梨洲";虚实相济";之论。各布政司岁终计仓储实数,四成留本省平粜,六成解京铸钞。商税三十取一者,若以楮币输官则减其二,此即顾亭林";宽商力以通天下";之智。遇西洋舶来银涌,则发常平仓粟帛收钞,效管子";敛轻散重";之术;若边贸银缺,则增新钞必以新垦田赋为质,循王夫之";粟生金死";之理。
如此则银钞消长如日月轮替,物价平准似权衡不移。昔张江陵条鞭法困于银贵,今得虚实相调,正合唐甄《潜书》";养民之财";要旨,岂非圣王";与天地准";之大道乎?”
一气念完,李嵇满是欣喜,看向林如海,少有的爽朗之声,“如海,此书若为国政,不仅本学可继,天下小民亦为你之思而受益,百年之后当有生祠香火以祭,追比前圣,亦未有不可呀!”
林如海大惊,连忙惶恐起身,不敢享受,凭心而已。
.......
隆兴五载,春和肇岁。宋国公李文正公膺敕入京,帝眷方隆,即授首揆。当是时也,嘉祥二十年余晖所沐之英杰,或冠玉初脱,或而立甫立,皆经年砥砺,次第擢拔。其思其行,遗利弊于民,虽百年后毁誉交加如潮涌,然新元肇启之势已成。
后世观史者,每抚卷而叹:";此诚鼎革之秋也!";
喜欢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