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喻。
“爸,我才是你的亲生女儿,你以前对海泉比我了,我认了,谁让我是女儿,不能帮薛家传宗接代呢?”
“可是李杰只是个外人,和我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为什么总是向着他。”
薛建国已经没有力气和她争执了。
“你也说了,李杰和我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有什么脸拿人家公司的股份?”
“你不要和我吵了,股份是李杰给我的,我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薛海燕忍着脾气在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借口回京都做家教,离开了家。
王翠兰想拦她,薛建国没让她拦。
“心都不在家里了,你硬是留她,她不会领你的情,只会怪你。让她去吧。”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再不好也会心疼。
王翠兰发了半天呆,一声接一声叹气。
“我也不是非要留下她,只是担心她一个姑娘家,跑出去吃亏。”
当妈的疼女儿,当爹的也一样疼,但还是那句话,女儿大了,心思不在家里,留是留不住的。
薛海燕这一走,老两口都很消沉,好像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句,也不练车了,上班也不和人聊天了。
李杰一直记着医生的话,再忙也会留心薛建国的情绪变化。
发现他情绪不高,知道是因为薛海燕后,决定给他们老两口找点事做。
“咱这食堂办起来以后,员工的积极性可高了,这两个月的订单量比之前高出不少。”
“我想着,咱干脆好事做到底,把员工的后顾之忧都给解决了。”
年轻人在外面拼事业,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老人和孩子。
李杰想办幼儿园和养老院。
这个年代养老观念还很保守,谁家有儿子还让父母住养老院,会被戳破脊梁骨。
但,换个思路,不搞全托搞托,就像幼儿园一样,再加上是员工福利,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还得薛叔和王姨出山,帮我把养老院的架子先搭起来。”
“您二老在村里就是出了名的人缘好,有你们出马,那些老人指定不用人劝,自己主动住进来。”
李杰是懂拍马屁的艺术的,几句话把老两口哄的心花怒放,只是怕办不好。
“主要是请您二老和刚入院的老人聊聊天,别的小事不用你们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