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这场火爆的刺杀。
这些特务,心里都清楚:是后者开枪打伤了朱永德。
魏林暗道:“一直没看到毒蜈蚣的模样,这家伙厉害啊。”
到现在,他都没想出来,毒蜈蚣从什么地方开的枪。
又怎么逃出去的。
秘书室里,河间一郎坐在椅子上,对着一堆材料,看了几眼就揉起了脑袋。
这些都是各警署、巡警大队报上来的材料。
简直惨不忍睹,用拼音的,不会写的字直接空着了。
这字比蟑螂爬的都难看。
魏林太熟悉这些家伙了,刘满团写狗不会,直接画了个狗熊。
他扫了几眼,大马金刀地坐在了一边。
河间一郎看的眼睛难受,怎么都猜不出来是什么内容。
诚恳地邀请说:“魏桑,你看看吧,这,写的都是什么内容。”
魏林摆谱摆的差不多了,拿起来看了起来。
很快发现了,这一招真管用,市区专业的,不专业的放风筝的。
几乎一网打尽,抓了六十多个。
做风筝的店铺,有十几家被抓的。
再看偏脸子巡警班,上报是开始抓了三十多个。
经过审讯,发现脑子不灵光的人占了一半。
还有两个保长的爹,老糊涂了,关键还能吃的要命。
玉米饼子一顿能吃一箩筐。
保长用人保加钱保的方式,保释了。
都在家画地为牢看管呢。
他心里笑道:“满囤你个混蛋,真继承了我的衣钵,这编的挺像回事。”
他偏脸子辖区那几个保长,大部分是混子。
还有当官的亲戚,压根就没有有爹的。
都是些老混子。
见他看的认真,河间一郎指着“画地为牢”问他什么意思。
魏林给解释了,然后善意地教导说:
“河间君,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成语里有着大智慧,比方说用筷子……”
魏林白话起来了,用筷子夹花生米,还有沙子,练的是手脑协同。
用的好了,人自然聪明。
魏林知道他会些成语,故意说了起来:“有个成语,叫心灵……”
河间一郎绞尽脑汁的想着,想到了一个否定了。
又想了一个,好像不太对,他转身找了个词典,快速地翻了起来。
终于找到了,他重重地拍了拍脑门:“我太厉害了,是心灵手巧。”
看着这货手舞足蹈的样子,魏林喝了口水,这才没笑出来。
河间一郎太有成就感了。
魏林自言自语地说:“滨江这地方的人,崇尚虎虎生风,龙行虎步,虎啸山林,打招呼都说,嗨你虎啊。”
河间一郎专注的听着,回味着虎虎生风、龙行虎步这几个成语。
嘿嘿地笑了:“没错,魏桑,这些成语太有智慧了,非常贴切。”
魏林帮他整理报告。
河间一郎竟然找了一副筷子,看着地上有沙子。
趴在地上,专注地练起了筷子夹沙粒。
一个个的,一旦夹起来了,都会兴奋的说几句。
魏林整理着报告,一眼看到下面的一个材料。
上面隐约露出了几个字,是标题中的关键字眼:“绞肉机计划。”
记起来了,东北抗日的时候,几场恶仗赶上绞肉机了。
惨绝人寰,漫天战火,一个个抗日义士倒在了血泊中。
他凝神聚气的听了听,身边只有河间一郎夹沙粒的动静。
犹豫了十几秒钟,他忽然拿起了上面的材料。
这时,走廊里忽然就响起了皮靴的声音。
他轻轻盖上了纸,专注地抄写了起来。
松下小泉走了过来,站在门口,催促道:“报告怎样了?”
“一份扔给蔡宝成,另一份马上电告关东军,警备部队的宪兵队快到了。”
“这时候真正考验特务科的实力,谁也不能抢了我的先机。”
魏林从这话里更加确定了,特务科在警察厅下面。
表面上是警察厅的一个科,实际上根本不惯着蔡宝成这个厅长。
人家听关东军的。
河间一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满脸书生模样,晃了晃手里的筷子:
“科长你虎……”
河间一郎平时很懂礼貌,彬彬有礼。
尤其是对日方长官,这回竟然这么打招呼。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