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 > 第232章 烬夜长歌

第232章 烬夜长歌

卓青麟望着远处挥汗如雨的士兵,沉声道:“战争不仅靠刀剑,更靠人心。这些人能开垦荒地,能建造城池,便是最坚固的防线。”他心中清楚,在这片新占领的土地上,民生的安定远比军事威慑更重要。

夜色浸透营帐时,卓青麟独坐营帐,案头的烛火将疆域图上的大章城照得发亮。′白¢马^书.院, ¨免,费?阅\读`

烛光摇曳间,他的目光停留在大章城的位置。东吴占据着这座战略要地,如同在南楚南方军区的腰腹处顶着一把利刃。他铺开密报,上面详细记录着东吴的布防情况。

孙策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十万大军翻越穹夷山脉的奇袭,便足以证明其胆识与谋略,可惜现阶段虎贲军团已是强弩之末,南楚亦派不出可用援军,不能若能借机将孙策围杀于此,东吴局面将立刻翻转。

孙策的布防图在火光照映下泛着冷光,十万铁骑翻越穹夷山脉的奇袭路线,像条毒蛇盘踞在南楚咽喉。

卓青麟摩挲着密报上\"强弩之末\"的批注,忽然听见帐外传来衣袂破空声。

\"将军,故人来访。\"亲兵的声音带着一丝警惕。

来人一袭青衫,面容清瘦,正是曾经南唐大王子李伯禽手下谋士李长风。李长风踏入营帐时,青衫上还沾着梅岭的霜雪。

自李伯禽败退梅山后,此人便没了踪迹,此刻突然现身,令卓青麟心中警铃大作。

“李兄别来无恙。”卓青麟起身相迎,目光却紧紧盯着对方。

李长风苦笑一声:“生死一线,能活着已是万幸。”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这是唐昶王的亲笔信。”

卓青麟接过信笺,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李伯禽在信中详细说明了自身的难处,并透露出与南楚合作的意向。信的末尾,他写道:“大章城之耻,必当血偿。”

看完信,卓青麟陷入沉思。李伯禽的存在,无疑是一颗重要的棋子。但在东吴与南楚对峙的微妙局势下,如何运用这颗棋子,却需要慎之又慎。

而李长风这位曾在南唐朝堂舌战群儒的谋士,此刻面容憔悴如风中残烛,却在递出密函时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唐昶王说,他的剑,还未生锈。\"

“李兄以为,我们该如何行事?”卓青麟将信收好,望向苏砚。

李长风走到地图前,指着大章城说道:“孙策虽占据大章城,但后方补给线漫长。我们可联合周边势力,切断其粮草运输。同时,在其境内制造骚乱,分散其兵力。”

卓青麟望着信笺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李长风提出的\"围魏救赵\"之计与卓青麟不谋而合。

当李长风在地图上标出东吴补给线时,烛光在两人眼底映出相似的锋芒。\"青石谷地势险要,\"谋士的指尖划过山谷轮廓,\"若在此截断粮草,孙策的十万铁骑不过是无牙之虎。\"

卓青麟将情报上报南方军区,得到军区统帅罗英“自主择机出击”的指令后,三万整训完毕关麟军团枕戈待旦。

南方军区新建,十八万虎贲尚未整训完毕,形成战斗力尚需要时间,正处在野战不足,防守有余之时,当下唯有关麟军团尚有一战之力。

卓青麟心中明白,真正的关键,在于南方军区的建设。十八万大军的训练、粮草的筹备、防线的构筑,每一项都关乎着南楚在这片土地上的根基。

接下来的日子里,卓青麟全身心投入到军区建设中。他亲自巡视营地,查看士兵训练情况;走访百姓,了解民生需求;与地方官员商议赋税、屯田之事。

生产建设兵团的效率远超预期,荒地被开垦成良田,新城池拔地而起,原本动荡的边境渐渐有了生机。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东吴开始频繁在边境挑衅,小规模冲突不断。孙策似乎在试探南楚的底线,每次冲突后,都会派出使者,以“维持边境和平”为名,提出苛刻的条件。

“大人,东吴要求我们后撤三十里,开放三处通商口岸。”副将将东吴的书信拍在案上,“这分明是得寸进尺!”

卓青麟望着书信,沉默良久。他知道,此刻若贸然开战,南楚尚未完全准备好。但一味退让,只会让东吴更加嚣张。

当使者送来要求后撤三十里的文书时,羊皮纸上的墨迹还混着南楚百姓的血泪。

卓青麟盯着\"维持和平\"四字冷笑,突然抽出佩剑将文书劈作两半:\"告诉孙策,南楚的疆土,是用刀剑丈量,不是笔墨书写。\"

与此同时,李伯禽的联络的南唐旧部开始在东吴境内活动。他们联络当地豪强,煽动百姓不满,制造了多起骚乱。东吴不得不分兵镇压,原本集中在大章城的兵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