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 > 第234章 燎原战火

第234章 燎原战火

此时的南唐宫廷,确实如李广所料,暗流涌动。一些老臣对唐昶王重用外来将领颇为不满。在他们看来,这些外来将领虽然有能力,但根基不在南唐,重用他们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而年轻将领们则对李存孝等人的功绩既羡慕又嫉妒。他们也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得到唐昶王的赏识,但李存孝等人的光芒太过耀眼,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东吴这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在鲁肃的指挥下,东吴残余势力沿着穹夷山脉的山中通道,撤回到了山脉以东地界,在会稽郡重新集结。

孙策战死的消息传回东吴,举国震惊。东吴虽在太尉孙膑的领导下,没有立马崩盘,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继承东吴之主的位置,成了摆在东吴众人面前最大的问题。

孙策在此界留有血脉孙绍,但年仅三岁。主幼臣强,就算有孙膑之能,也难以弹压国中反对的声音。

东吴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北有朱明岳飞麾下四十万背嵬军团,西临南楚东部战区二十强军与南唐数十万新胜之师,南面还有闽越诸国。若国无强主,根本无法应对这四方强邻。

在这种情况下,太尉孙膑做出了一个让世人惊讶的决定:向南楚赎回孙登,迎孙登回东吴登基。孙登是孙权的儿子,孙膑认为,在当前局势下,只有迎立一位年长且有能力的君主,才能稳定东吴的局势。

然而,孙膑的这个决定,立刻引发了以周氏为主的孙策嫡系的强烈不满。周氏家主周鲂甚至放言,宁可举国西投南楚,也决不肯让孙权系子孙上位。

周氏一族在东吴根基深厚,势力庞大,他们对孙策忠心耿耿,自然不愿再一次看到孙权一脉的子孙继承东吴之主的位置。

而这一切纷争,对于躲在沅山县舔舐伤口的卓青麟来说,暂时还无暇顾及。他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补充关麟军团的兵力。三万关麟折损近半,急需补充1.5万名新兵,以恢复战力。好在十八虎贲军团已陆续整训完毕,但迫于南唐李信、李广、李存孝三员神将的存在,南楚一时之间也没了再度向南扩张的计划。

在沅山县的军营中,卓青麟看着训练场上士兵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为南楚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军,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南楚的天地。而此时的天下,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时光在紧张的训练和暗流涌动的局势中悄然流逝。南楚的新兵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卓青麟每天都会到训练场亲自指导,他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兵们。在他的严格训练下,新兵们的进步飞速,逐渐有了一名合格战士的模样。

而东吴那边,围绕着继承人的问题,局势愈发紧张。孙膑为了迎回孙登,与周氏一族进行了多次谈判,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周氏一族态度坚决,绝不妥协。在他们看来,孙登上位,就意味着孙策一脉的势力将被削弱,孙策后裔将被圈禁,他们多年来对孙策的忠诚也将付诸东流。

与此同时,东吴的周边势力也在蠢蠢欲动。北面的朱明岳飞麾下的背嵬军团,时不时地在边境进行军事演习,其意图不言而喻。

西面的南楚和南唐,也都在密切关注着东吴的局势,随时准备在东吴内乱时,分一杯羹。南面的闽越诸国,虽然实力相对较弱,但也在暗中与各方势力接触,企图在这场乱世纷争中谋取利益。

南唐宫廷内,权力的斗争也愈演愈烈。老臣们不断在唐昶王面前进谗言,诋毁李存孝、李广等后来将领。而年轻将领们则在暗中结成同盟,试图扳倒李存孝等人,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权力。

李存孝对此浑然不觉,依旧我行我素,整日饮酒作乐,享受着胜利带来的荣耀。李广则敏锐地察觉到了宫廷中的危机,他开始小心翼翼地行事,避免卷入这场权力的纷争。

一天,卓青麟正在军营中查看新兵的训练情况,一名斥候匆匆赶来,向他禀报了一个重要情报:南唐的李信正在集结军队,似乎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迹象。卓青麟心中一紧,立刻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迅速召集将领们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会议上,将领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主动出击,趁南唐军队尚未集结完毕,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有的则认为应该坚守阵地,等待援军,以逸待劳。

卓青麟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最终,他做出了决定:先派出小股部队,对南唐军队的动向进行侦察,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做好随时迎战的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