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風雲录 > 第104章 乱世双雄

第104章 乱世双雄

某日,晏珣醉醺醺地回到小院,脚步踉跄,满脸通红,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酒气。见许寒一正在灯下奋笔疾书,他好奇地凑过去,舌头有些打结地问道:“许兄,你这般辛苦,日夜忙碌,究竟在谋划什么呢?”许寒一抬起头,微笑着,眼中透着坚定与自信,那光芒仿佛能穿透黑暗:“我打算在此开设一家书局,既能传播新学思想,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先进的理念,启迪他们的智慧,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为我们谋一条生路,实现自已的价值,在这世间留下属于我们的印记。”晏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声道:“好主意!我虽不擅长这些学问之事,但我人脉广,路子野,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一定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此后数月,许寒一四处奔波,不辞辛劳。他穿梭在江南的大街小巷,寻找合适的店面,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精心采购各类书籍,从经典名著到最新的学术著作,都力求搜罗齐全;还亲自登门拜访有名的学者,邀请他们前来讲学,凭借着自已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许多学者。晏珣则在背后默默支持,利用自已结识的人脉,为书局打点关系,解决了不少潜在的麻烦。无论是与当地的官员打交道,还是处理一些突发的琐事,他都能游刃有余,让书局得以顺利筹备。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许寒一的书局顺利开张,取名“清风书局”。书局的布置简洁而不失高雅,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涵盖古今中外,仿佛是一个知识的宝库。书局不仅售卖书籍,还定期举办讲学活动。每到讲学之日,书局内便挤满了前来交流的有志之士,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已见,热烈地讨论着各种学术问题和社会现象,气氛热烈而浓厚,仿佛能点燃整个江南的学术热情。

然而,好景不长。晏珣的父亲晏巡阅使得知他们的行踪后,大发雷霆,认为他们擅自离家,行为荒唐,有失家族的颜面。他立刻派人前来催促他们回家,态度强硬,不容置疑。晏珣对此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他早已习惯了江南的自由生活,这里有他未完成的事业,有他追求的梦想,他不愿轻易放弃。许寒一则感到巨大的压力,他深知家族的势力和规矩,若不回去,恐怕会连累家人,让家人陷入困境。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先行返家,留下晏珣继续经营书局。

临别之际,晏珣难得露出严肃的神情,平日里的嬉笑怒骂全然不见,他紧紧握住许寒一的手,手心里满是不舍的温度,郑重地说:“许兄,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但无论身在何处,你我情谊不变,这份情谊永远是我最珍贵的财富,是我在这世间最温暖的依靠。”许寒一点头,眼中满是不舍与坚定,郑重道:“晏兄保重,他日再会,必当把酒言欢,畅聊这些年的经历,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回到家中,许寒一发现家族内部的争斗愈发激烈,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处处充满了阴谋与算计。他虽不愿卷入其中,但为了自保,不得不谨慎行事,在家族的复杂关系中小心翼翼地周旋。每一个决策都要深思熟虑,每一句话都要斟酌再三,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与此同时,他心中始终挂念着远在江南的晏珣,时常写信询问书局的近况,每一封回信都让他如获至宝,仿佛看到了晏珣在江南的奋斗身影。

几年后,晏珣忽然来信,信中写道:“许兄,江南风云变幻,局势动荡,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我已决定投身军旅,为国效力,用自已的力量保卫家国,守护这一方百姓。书局之事,我已托付给可靠之人,望你勿念。他日若有机会,你我并肩作战,共赴沙场,为国家的安宁贡献力量,马革裹尸,在所不惜!”

许寒一读完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晏珣终于找到了自已的道路,实现了心中的抱负,那个曾经玩世不恭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一位有担当的热血青年;而他自已也在家族的纷争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凭借着自已的智慧和毅力,在家族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守护住了自已的一片天地。两人的命运虽已分道扬镳,但那份年少时的情谊,却如同参天大树,历经风雨,依旧枝繁叶茂,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珍贵,成为彼此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多年后,许寒一成为一方名士,他的学识和品德备受敬仰。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书籍,时常有学子慕名前来请教,他总是耐心解答,倾囊相授。他也时常受邀讲学,站在讲台上,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成为了知识的传播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晏珣则在军中屡立战功,成为一代名将,他身着战甲,骑着高头大马,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